鹅湖寺和陆子寿

〔宋代〕朱熹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作品简介

《鹅湖寺和陆子寿》是南宋诗人朱熹于淳熙五年(1178)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表达朱熹对陆子寿道义风度的钦佩、敬仰之情,后四句转入对鹅湖之会上学术之争的看法。全诗古今浑合,深沉真挚。

创作背景

淳熙二年(1175),朱熹曾与陆子寿兄弟在鹅湖寺讨论过哲学上的问题,彼此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当时,陆子寿曾作诗一首,表明自己的观点。三年后,朱熹从福建崇安往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路过鹅湖寺,陆子寿又专程从抚州赶来会晤,所以朱熹写下这首《鹅湖寺和陆子寿》追和陆的前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你的道德修养倜傥风度我一向仰钦,别离三裁我时刻把你系挂在心。

我偶然扶着手杖走出冷落的山谷,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

旧学问相互商量更加精密,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愈益深沉。

当我们讨论到非常精深的地方,精神同古人贯通真令人高兴。谁说古今有别无法感应?对这一点我决不相信。

注释

(1)德义风流夙所钦:是说陆氏兄弟的道德修养和风度一向是朱熹所钦佩的。

(2)扶:拿。

(3)藜杖:藜枝制成的手杖。

(4)寒谷:冷落的山谷,这里指福建崇安武夷山朱熹自己的居处。

(5)枉:枉驾,屈尊。

(6)篮舆:竹轿。

(7)邃密:精深细密。

(8)转:转加,更加。

(9)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意思是说,朱熹担心讨论到精深微妙、语言难以表达之处,精神和古人贯通,那就没有古今的区别了,到这样的境界,就达到思想的极致了。愁:这里是反话。

全文拼音版

ézi寿shòu
fēngliúsuǒqīnbiésānzàigèngguānxīn
ǒuzhàngchūhányòuwǎnglányuǎncén
jiùxuéshāngliàngjiāsuìxīnzhīpéiyǎngzhuǎnshēnchén
quèchóushuōdàoyánchùxìnrénjiānyǒujīn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创立“理学”体系,强调“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影响中国思想史数百年。编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标准。其诗文明晰严谨,如《观书有感》寓理于景。晚年遭“庆元党禁”迫害,仍讲学不辍,世称“朱子”,与孔子并称“孔朱”,被尊为儒家理学宗师。

朱熹的诗

相关推荐

龙蛇歌

〔先秦〕佚名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渔家傲·十月小春梅蕊绽

〔宋代〕欧阳修

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阁新装遍。鸳帐美人贪睡暖。梳洗懒,玉壶一夜轻澌满。

楼上四垂帘不卷,天寒山色遍宜远。风急雁行吹字断。红日晚,江天雪意云撩乱。

感怀

〔明代〕文徵明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守岁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贺新郎·吴江

〔宋代〕蒋捷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寨儿令·汉子陵

〔元代〕鲜于必仁

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钓叟谁称,农父谁名,去就一般轻。

五柳庄月朗风清,七里滩浪稳潮平。折腰时心已愧,伸脚处梦先惊。听,千万古圣贤平。

杨布打狗

〔先秦〕列子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