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书事》是南宋诗人赵鼎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官到潮州后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岭南民间过寒食节的情形。诗的前三联写景叙事,写荒凉村庄里的节日景象,由此衬托出汉唐黄石陵寝的荒凉。最后一联写自己在这一天醉酒高卧,懒理城门关闭的号角声,于豪放旷达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不满和对北方大好山河沦落的感慨,由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全诗用笔曲折,表意深刻。
寒食书事
寂寞柴门村落里 ,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寒食书事》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因支持岳飞进兵收复失地,反对秦桧的妥协投降,被贬岭南时逢清明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村落里冷清的柴门边,有人也插栽了柳条,迎接新年的来到。
虽然寒食节禁烟的风俗,没有传播到粤人居住的地方,但上坟的规矩却和中原一模一样。
以往的汉唐陵墓,如今享用不到一碗粗糙的麦饭,而山涧野路,却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喝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后,暂且仰卧在青苔上休息一会儿,不可理会城头上晚来春天起的胡笳。
注释
(1)插柳:宋代风俗,寒食节在门前插柳枝,表示春天到来。
(2)年华:时光,年岁。
(3)粤人国:指赵鼎当时被贬之处,即岭南吉阳(今广东崖县)。
(4)上冢:上坟。
(5)庞老:后汉隐士庞德公,传说隐士司马徽清明节去拜见庞德公。适值庞德公独自上坟去了,家中只有他的妻子和孩子。
(6)汉寝唐陵:指汉唐的陵寝。
(7)麦饭:用面里掺杂野菜蒸成的饭,指最粗糙的饭食。
(8)一樽竟:喝完一杯酒。
(9)藉:借。
(10)暮笳:暮色中的笳声。笳,胡笳,古乐器。此攒皤角,从西域传来,乐声悲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赵鼎的诗
相关推荐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夜作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行次冷泉驿
驿途仍近节,旅宿倍思家。
独夜三更月,空庭一树花。
介山当驿秀,汾水绕关斜。
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赊。
寒食江州满塘驿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寒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寒食上冢
径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