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稻》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写实手法描绘农民收割稻谷的艰辛场景,揭露赋税压迫下民生疾苦。首联“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展现清晨劳作的艰苦;颔联“饷妇念儿啼”以送饭农妇的匆忙烘托生计压力;颈联“断折僵偻拾”细腻刻画佝偻拾穗的衰老形象;尾联“鸟鼠满官仓”与“又租入”形成强烈对比,讽刺官府贪婪与粮仓腐败。全诗语言简练,意象沉痛,体现了宋代现实主义诗歌对社会矛盾的深刻关注。
穫稻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
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
青黄先后收,断折僵偻拾。
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获稻》此诗作于北宋中期,约公元11世纪。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农民常因缴租陷入赤贫。李觏作为儒家学者,主张改革积弊,诗中“鸟鼠满官仓”暗指《诗经·魏风·硕鼠》的讽喻传统,揭露仓吏蛀蚀公粮、盘剥百姓的现象。诗人通过田间观察,借农事艰辛表达对王安石变法前社会危机的忧虑,体现了宋代士人“经世致用”的创作倾向。
翻译注释
翻译
朝阳越过山头升起,下田时露水依然沾湿衣襟。
送饭的妇人惦记幼儿啼哭,途中遇见他人也不敢停留伫立。
成熟的作物青黄相间先后收割,断折的禾穗弯腰一一拾取。
官仓里早已堆满粮食喂饱鸟鼠,如今又要将新租粮送进去。
注释
(1)青黄:此处指作物。
(2)官仓:官府的仓廪。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晨登衡岳祝融峰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红线毯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江城子·鵁鶄飞起郡城东
鵁鶄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越王宫殿,蘋叶藕花中。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蛇倒退
山前壁如削,山后崖复断。
向吾达陇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岭处,栗甚履冰战。
牵前带相挽,缒后衣尽绽。
健倒辄寻丈,徐行廑分寸。
上疑缘竹竿,下剧滚金弹。
岂惟蛇退舍,飞鸟望崖反。
稍喜一径平,犹有千石乱。
仍逢新烧畬,约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颦末百忧散。
山民茆数把,鬼质犊子健。
腰镵走迎客,再拜复三叹。
谓匪人所蹊,官来定何干?
倘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
意者官事迫,如马就羁绊?
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次韵送陆文顺佥宪
贵阳东望楚山平,无奈天涯又送行。
杯酒豫期倾盖日,封书烦慰倚门情。
心驰魏阙星辰迥,路绕山乡草木荣。
京国交游零落尽,空将秋月寄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