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饿了就吃松果,渴了就喝山泉,偶而从山后漫步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向阳的山坡上的草儿又软又厚像床褥一样,困了便同小鹿相伴而眠。
注释
(1)麛:幼鹿。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饿了就吃松果,渴了就喝山泉,偶而从山后漫步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向阳的山坡上的草儿又软又厚像床褥一样,困了便同小鹿相伴而眠。
(1)麛:幼鹿。
《山中》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隐士山居生活的自在图景:首句“饥拾松花渴饮泉”以简净笔触展现山野饮食之朴,暗含返璞归真之趣;次句“偶从山后到山前”通过“偶从”二字尽显行止随心、无拘无束的逍遥姿态;后两句聚焦阳坡小憩之景,以“软草厚如织”的细腻感知和“与鹿麛相伴眠”的人兽和谐,将山居闲适推向极致。全诗语言浅近而意境深远,在唐诗人淡泊隽永的吟唱中,传递出对自然生活的深度认同与精神超脱。
《山中》此诗创作于中唐时期,时卢仝隐居嵩山,拒不应召入仕。诗人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自然本真的生存状态。诗中“拾松花”、“饮泉”的描写既是隐士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暗含道家“服食自然”的养生理念;“与鹿麛相伴眠”更折射出诗人打破物我界限、回归天地怀抱的精神追求。这种与世无争的山居生活,既是对宦官专权、朝政昏暗的消极抵抗,也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积极实践,展现了唐代隐逸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悠悠天地间,草木献奇怪。
投老一蒲团,山中大自在。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其一】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其二】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
【其三】
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其四】
我爱山中冬,冰澌叠乱封。
地炉无品字,一榻冷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