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田园组诗的代表作。此诗撷取江南初夏典型风物:金黄的梅子、饱满的杏子、雪白的麦花与稀疏的菜花,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农耕图景。后两句以"无人过"的静谧反衬"蜻蜓蛱蝶飞"的灵动,暗写农忙时节家家闭户劳作的田园真实。全诗纯用白描,在对仗工整中见自然流转,钱钟书《宋诗选注》评其"不事雕琢而风味隽永",体现了范成大田园诗"既写土膏脉动,又见民生作息"的双重观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苏州地方志记载,《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退居石湖时。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指出,《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系统描绘吴中农事节气,本首属"夏日"部分。诗中"日长"符合夏至特征,"麦花"点明小满节气,可见作者对农时的精准把握。范成大曾任职处州、静江等地,深谙民瘼,其田园诗迥异于陶渊明的隐逸风格,开创了"土风浏亮、农事精详"的新田园诗传统,被清代学者沈德潜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翻译注释
翻译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注释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肥:指果肉肥厚。
(3)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4)篱落:篱笆。
(5)惟:「惟」 通「唯」
全文拼音版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题材广泛,田园诗清新自然,如《四时田园杂兴》展现农家生活;爱国诗慷慨沉郁,如《州桥》暗含故国之思。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诗风平易晓畅而意蕴深厚,兼具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