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澣三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一组酬答友人李澣的诗作,第一首诗写对人世相隔、音书难通的感触,第二首诗怀想友人的隐士生活,第三首诗告知自己的生活状况,又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全诗语言质朴平淡,情味浓深,尤其第三首诗答问相扣,结构缜密,冲和有淡泊之志,实有忘言之妙。
答李澣三首·其二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题目“答李澣”,可知李澣先有诗寄赠询问韦应物近况,韦应物写下此组诗酬答,约作于大历初秋日,时在洛阳。据诗,此时李澣已罢洛阳主簿归楚州。
翻译注释
翻译
就像司马相如虽有名气却仍有寒壁之叹,我这渔父般的生活自然是没有固定家室的漂泊。
此刻我在想,你此刻究竟身在何方呢?或许正驾着一叶扁舟,隐匿在那茫茫荻花丛中。
注释
(1)马卿:指司马相如,字长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归成都,“家贫,无以自业”,后至临邛,于卓王孙宴席上以琴挑其女文君“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2)壁:墙壁,指房屋。
(3)渔父:指隐于渔钓间者。《楚辞》有《渔父》篇,《南史·隐逸传》有《渔父传》,均为隐士。
(4)荻花:芦荻之花。荻与芦同科而异种,叶较芦稍阔而韧。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韦应物的诗
相关推荐
答杨辟喜雨长句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
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
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敛勤人功。
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
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
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於农。
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
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於蜂。
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
遂令一时暂不雨,辄以困急号天翁。
赖天闵民不责吏,甘泽流布何其浓。
农当勉力吏当愧,敢不酌酒浇神龙。
答微之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答张五弟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答秦嘉诗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答李澣三首·其三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常抛旧学荒。
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惭文檄过称扬。
移居正宜投医肆,虚位仍烦避讲堂。
范我定应无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
答友人论学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答庞参军·衡门之下
庞为卫军参军,从江陵使上都,过浔阳见赠。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
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
不有同好,云胡以亲?
我求良友,实觏怀人。
欢心孔洽,栋宇惟邻。
伊余怀人,欣德孜孜。
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乃陈好言,乃著新诗。
一日不见,如何不思。
嘉游未斁,誓将离分。
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之子之远,良话曷闻。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翩彼方舟,容裔江中。
勖哉征人,在始思终。
敬兹良辰,以保尔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