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燕子矶山石形状如同燕子一样掠水飞行,悬崖绝壁上的渔罾在阳光照射下似乎挂着清辉。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在俯江亭上坐着的是谁?在看我驾着一叶扁舟仰望苍翠的山峰。
注释
(1)渔罾:渔网。
(2)清晖:明净的光辉、光泽。喻指月光。
(3)俯江亭:燕子矶上的亭子。
(4)翠微:青翠幽深处,常代指山。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燕子矶山石形状如同燕子一样掠水飞行,悬崖绝壁上的渔罾在阳光照射下似乎挂着清辉。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在俯江亭上坐着的是谁?在看我驾着一叶扁舟仰望苍翠的山峰。
(1)渔罾:渔网。
(2)清晖:明净的光辉、光泽。喻指月光。
(3)俯江亭:燕子矶上的亭子。
(4)翠微:青翠幽深处,常代指山。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是清代诗人厉鹗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南京燕子矶为观照对象,前两句写矶石"掠水飞"的动势与渔网"挂清晖"的静美,形成刚柔相济的画面;后两句通过"俯江亭"与"扁舟"的视角转换,构建出"人看我"与"我看山"的双重审美空间。全诗仅28字却包含三重视角(矶石、亭中人、舟中我),将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融入诗歌,体现厉鹗"以宋诗法度写元人意趣"的艺术追求。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此诗作于乾隆八年癸亥。这年秋,诗人客居扬州,与友人方士庶、闵贞等游南京,于归途舟中经燕子矶下,作诗写景。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岷涛万里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
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
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
洒酒重悲天堑险,浴凫飞燕满汀洲。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青山如美人,楼观即奁妆。
若无一片镜,妙丽苦不昌。
兹石一何幸,值此江中央。
上乘巨搆支,下集帆与樯。
朱碧得水鲜,凫雁拂波光。
烟雾不见海,神去万里长。
我与三友俱,兼以僮仆双。
日西买市饭,半道谢驴缰。
五口将十足,蹶然馁且僵。
百钱成一游,安得甘旨尝。
归来乏灯烛,微雨沾我裳。
沽酒不成醉,颓然倒方床。
犹梦立阁中,遥观大鱼翔。
矶头一望一含情,吴楚风帆入掌平。
山寺楼台衔岸出,江村烟火杂云生。
东南极目真天堑,鼓角连年动石城。
今古销沈余钓艇,断肠重听暮潮声。
江天忽无际,一舸在中流。
远岫已将没,夕阳犹未收。
自怜为客惯,转觉到家愁。
别酒初醒处,苍烟下白鸥。
牡丹春后惟枝在,燕子楼空苦恨生。
昨泪几行因拥髻,当年一顾本倾城。
分为翡翠笼俱老,讶道泉台伴不成。
犹胜分香台上妾,更无一个哭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