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沣曲僧舍》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暮春郊野为背景,前两联写旅途所见,"芳霭远如尘"以精妙比喻展现春日氤氲之气;颈联"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勾勒出田园暮色与菜花春光的和谐画卷;尾联转入严光钓台的联想,流露隐逸之思。全诗对仗工稳,意象清新,"桑景"与"菜花"的时空并置,既见晚唐田园诗的精微观察,又蕴含诗人倦游思归的复杂心绪。
宿沣曲僧舍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蘋。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宿沣曲僧舍》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温庭筠屡试不第后漫游关中时期。沣曲位于长安西郊,诗中"疲马""故人"等语,折射出诗人困顿漂泊的处境。"菜花春"的明媚与"桑景晚"的迟暮形成张力,暗喻功业无成的焦虑;而结句对东汉隐士严光的追慕,正反映晚唐文人仕隐矛盾的心理常态,堪称温庭筠羁旅诗中的清丽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东郊的春天气息清新,芬芳的雾霭如轻尘般飘向远方。
在客舍停下疲惫的马匹,僧院的墙上画着故人的形象。
肥沃的田野里桑树映着晚霞,平原上油菜花绽放着春意。
此刻更令人想起严陵濑的景致,微风吹拂着水面上的白蘋。
注释
(1)沣曲:地名,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2)和气:春天的温暖气息。
(3)芳霭:芬芳的雾气。
(4)故人:可能指佛教人物画像。
(5)严家濑:东汉严子陵隐居的七里濑。
(6)白蘋:水中浮萍的一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宿赞公房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宿芥塘佛祠
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九仙山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宿官亭
漫道诗书债未偿,满身枷锁梦魂香。
可怜今夜官亭月,无数清光委路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