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

〔明代〕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作品简介

《荒村》是明朝于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遭受蝗灾之年的农民生活,揭露了政治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同情。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事雕琢,选择了富有典型事例来描绘而获得很好的效果。

创作背景

诗人作巡抚十八年之久。上任头几年(宣德五年至十年,即1430—1435年),适逢河南、山西旱灾蝗灾接连不断,他奉命视察灾情。据《明史》本传载:“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从《荒村》此诗内容看,重在写灾年里农村的破产,大概作于宣德九年(1434)前后。

翻译注释

翻译

村落荒凉又贫穷,年年干旱闹蝗虫。

卖掉儿子交租税,老人还债当佣工。

房塌屋露月照床,四壁残破不挡风。

哪知名为父母官,不向朝廷报灾情。

注释

(1)旱蝗:旱灾、蝗灾。指天旱蝗虫成灾。

(2)老翁:指对年长者尊称,即老汉。翁,男性老人。

(3)佣纳债:以给人雇佣之所得来缴纳债金。佣,受人雇佣。

(4)稚子:幼儿。

(5)输粮:向公家缴纳的粮食。输,本意送达,引申为缴纳。

(6)风生屋:屋里到处都刮着风。生:产生,刮着。

(7)梁颓:屋梁衰败,败坏。

(8)月堕床:月影(从败坏的屋梁间)照射到床上来。堕:落下。

(9)牧民者:古代统治阶级蔑视劳动人民,把官吏统治劳动人民比做牧人牧养牲畜。牧民:治民。

全文拼音版

huāngcūn
cūnluòshènhuāngliángniánniánhànhuáng
lǎowēngyōngzhàizhìmàishūliáng
fēngshēngliángtuíyuèduòchuáng
zhīmínzhěkěnbàozāishāng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至兵部尚书,在“土木堡之变”后力主抗敌,保卫北京,挽救明朝危亡。其诗《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彰显铁骨丹心。后遭诬陷遇害,谥号“忠肃”。诗文质朴刚劲,多抒报国之志,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的诗

相关推荐

南轩松

〔唐代〕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清代〕纳兰性德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登临半是迁客,历历数题名。欲问遗踪何处,但见微波木叶,几簇打鱼罾。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间无数金碧,未许著空明。淡墨生绡谱就,待俏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宋代〕寇凖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其一】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其二】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其三】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宋代〕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不识自家

〔先秦〕佚名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

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

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

愚者审视之,乃悟。

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宋代〕赵鼎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动黄昏月。

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