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渡江

〔明代〕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在秋风中伫立江口听船家把船舷敲响,远在他乡作客回乡的心情一片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乾坤万里独对着这无尽的江水,人生百年能遇上几个风和日丽的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瓜步镇飘浮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建康城四面环绕着连绵的山冈。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一直过了真州再向东驶去,到深夜就可住宿在灯火通明的维扬。

注释

(1)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2)鸣榔:用木条敲打船舷发出响声。渔民常鸣榔驱鱼,渡船则用作将开船的信号。

(3)瓜步:镇名,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步山下,东临长江。

(4)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5)真州:今江苏仪征,在长江北岸。

(6)维扬:今江苏扬州市。

九日渡江拼音版

jiǔjiāng
qiūfēngjiāngkǒutīngmínglángyuǎnguīxīnzhèngmiǎománg
wànqiánkūnjiāngshuǐbǎiniánfēngchóngyáng
yānzhōngshùguāchéngshàngshānxíngràojiànkāng
zhíguòzhēnzhōugèngdōngxiàshēndēngyǐng宿wéiyáng

作品简介

《九日渡江》是明代诗人李东阳重阳节作客扬子江畔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诗人从瓜步烟树、建康山形,联想到自身如今寄寓天涯,思乡之念顿起,从而得出滋生无穷的慨叹。全诗清丽流畅,辞情兼美,确为佳构。

创作背景

成化十六年(1480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考官,公干完后,由南京渡江往扬州北上,时逢重阳;思亲之感油然而生,遂赋《九日渡江》此诗。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明朝中期重臣、文学家,茶陵诗派核心人物。天顺八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历仕四朝。其诗文典雅工丽,上承台阁体,下启前后七子,对文风转变有重要影响。主持编撰《大明会典》。谥号“文正”。著有《怀麓堂集》。李东阳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九日和韩魏公

〔宋代〕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九日寄岑参

〔唐代〕杜甫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九日寄秦觏

〔宋代〕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酬诸子

〔清代〕妙信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九日登山

〔唐代〕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彷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日

〔唐代〕杨衡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