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立秋日偶书

〔明代〕王守仁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

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

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

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蝉声被山风吹乱,躺在林下顿觉已秋。

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

沉静的山池清清,暑气也悄悄退走。

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青峰巍巍绕着自云,高耸天际如同琼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

我袒衣坐在溪石,对着它满心悠悠。

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

那倏忽无定的姿态,变化中无律可求。

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我纵情长啸一声,惊起了一双白鸥。

注释

山中立秋日偶书拼音版

shānzhōngqiūǒushū
fēngchuīchánshēngluànlínjīngxīnqiū
shānchíjìngchéngshǔshōu
qīngfēngchūbáiyúnchéngqiónglóu
tǎnzuòshíduìzhīxīnyōuyōu
shūdìngtàibiànhuàqiú
hàoránchángxiàoshuāngbáiōu

作品简介

《山中立秋日偶书》是明代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人以带病之身,对新秋的到来,虽有某种警觉,但写来绝无衰落之气。那山、那水、那云、那心态、那飞鸟,无不充满一派生气,表现出一种怡然之气。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创立“心学”,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对程朱理学“格物穷理”的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和道德自觉,极大地解放了思想,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学派”。其学说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平定为患江西的宁王之乱,展现军事才能。著有《传习录》、《大学问》等,文集为《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山中闻杜鹃

〔宋代〕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暮归山中

〔明代〕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山中寡妇

〔唐代〕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山中

〔唐代〕卢仝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落日忆山中

〔唐代〕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山中

〔唐代〕司空图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麋大出寒林。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