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秋风凛冽兰蕙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
注释
(1)兰蕙:兰草、蕙草。
(2)茅:茅草。
(3)南国: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4)气已消:万物生气已经消失。这里比喻遗民的复国之志已经消失。
(5)所南心不改:郑所南的复国之心始终没有改变。
(6)泪泉:泪水。
(7)离骚: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诗篇。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秋风凛冽兰蕙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
(1)兰蕙:兰草、蕙草。
(2)茅:茅草。
(3)南国: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4)气已消:万物生气已经消失。这里比喻遗民的复国之志已经消失。
(5)所南心不改:郑所南的复国之心始终没有改变。
(6)泪泉:泪水。
(7)离骚: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诗篇。
《题郑所南兰》是元末明初诗人倪瓒为南宋爱国画家郑所南画的墨兰而题写的七言绝句,该诗前两句用象征手法,感叹天地间的兰蕙在肃杀的秋风中化为茅草,或失去生存的故土,影射南宋末期一班士大夫失节,而坚持气节的志士又孤苦无依。第三句颂扬郑所南不改初衷,对故国仍旧一往深情。结句用屈原的诗篇,指代所南的兰画。诗中赞扬了郑所南的民族气节,寄寓了作者的爱国情操。此外,该诗运用象征、寓意、对比、比喻等手法,抒发了诗人爱国之情。
《题郑所南兰》是一首题画诗,是为郑所南所画的墨兰而题写的七绝。郑所南(1241~1318),即郑思肖,字忆翁、所南,是南宋的遗民,画家,连江人(今福建省连江)。宋亡后,隐居苏州。平时不论是坐是睡,都面朝南方,表示怀念南宋。他善绘墨兰,但兰下从不画土和根,有人问他,他说:“土地为番人夺去,汝犹不知耶?”至于没有画兰根,那是因为兰花没有地方生根。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复国之心丝毫未改。倪瓒深知郑所南之心,故题此诗,表达出了自己的民族意识。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叠叠山腰系冷云,疏疏雨脚弄黄昏。
松声更带溪声急,不是离人也断魂。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