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南池独酌

〔唐代〕白居易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绿蘋散还合,赪鲤跳复沉。

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

依然谢家物,池酌对风琴。

惭无康乐作,秉笔思沉吟。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翻译注释

翻译

暮春时分,各色花卉都已经凋谢了,但初夏将来,芳草十分繁茂。

和暖的风从南方吹来,吹到我家池塘边的树林中。

风来时把池塘里的浮萍吹散,风停时浮萍又聚集在了一起。池中的红鲤鱼不时跳出水面又沉回池底。

树木新长出的叶子青翠欲滴,散发出美丽的光彩。林中黄莺鸣叫,晚春时节的黄莺鸣声依然婉转动听。

我在池边喝酒,迎风弹琴,心中喜爱的依然是谢灵运的诗作。

我握着笔沉吟苦思,想写出好的诗作,但是我做不出谢灵运那样好的诗,感到很惭愧。

周围景色优美,可是我却文思枯竭,勉强做成了一首诗,看来看去却感到不满意。

注释

(1)杂英歇:杂英:各色花卉。歇:凋零。花、木、草枯萎。

(2)芳草深:指已经是暮春时节。

(3)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4)绿蘋:绿苹,水中植物,亦称水苹,浮苹。浮在水面,叶绿色,夏天开小白花。

(5)赪鲤:赪指红色,赪鲤指红鲤鱼。

(6)沉:一作“沈”。

(7)残莺:指晚春的黄莺鸣声。

(8)谢家物:参照下句“惭无康乐作”,是指谢灵运的诗作。

(9)秉:拿着;握着。

(10)沉吟:一作“沈吟”。

(11)境胜:景色优美。

全文拼音版

shǒuxiànánchízhuó
chūnjǐnyīngxiēxiàchūfāngcǎoshēn
xūnfēngnánzhìchuīchíshànglín
绿píngsànháichēngtiàochén
xīnyǒujiācányīngyóuhǎoyīn
ránxièjiāchízhuóduìfēngqín
cánkāngzuòbǐngchényín
jìngshèngcáilièshīchéngchēngxīn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落梅

〔宋代〕尤袤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蝶恋花·衰柳

〔清代〕王夫之

为问西风因底怨?百转千回,苦要情丝断。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

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

发商水道中

〔宋代〕陈与义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技。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喜怒哀乐之未发

〔先秦〕子思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五古·挽易昌陶

〔近代〕毛泽东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长生乐·阆苑神仙平地见

〔宋代〕晏殊

阆苑神仙平地见,碧海架蓬瀛。洞门相向,倚金铺微明。处处天花撩乱,飘散歌声。装真筵寿,赐与流霞满瑶觥。

红鸾翠节,紫凤银笙。玉女双来近彩云。随步朝夕拜三清。为传王母金箓,祝千岁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