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贫女》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40年(仁宗康定元年),时作者任河南襄城县令。作品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再现了一个由于征集乡兵,而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宋仁宗时期下层劳动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境遇。
汝坟贫女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襄城(今河南中部县治)县令,在汝河流域。当时西夏犯边,朝廷下令征集乡兵,如司马光《论义勇六札子》所言,造成“闾里之间,惶扰愁怨”,“骨肉离散,田园荡尽”。又值夏雨成灾,河水暴涨。作者区区县令,无力改变局面。做《汝坟贫女》此诗与《田家语》同时。《诗经·周南》有《汝坟》篇,为乱世之辞,作者以之为题。
翻译注释
翻译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强暴,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尸体也无力安葬。
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注释
(1)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2)丁:成年的男子。
(3)壮:壮年人。
(4)督:督促。
(5)遣:遣派。
(6)稽留:停留。
(7)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8)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9)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依傍:依靠。
(10)适:刚才。
(11)闾里:乡里。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
(12)疑:迟疑。
(13)强:勉强。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14)弱质:柔弱的身体。贫女自谓。
(15)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16)拊膺:捶胸。膺,即胸。
(17)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梅尧臣的诗
相关推荐
怨歌行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鹧鸪天·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感离诗
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
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
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怨词二首·其二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愁风月·风清月正圆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九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头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