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试明堂火珠》是唐代诗人崔曙参加科举考试时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是赞颂明堂火珠的诗作。一二句破“明堂”,承“明堂”、“火珠”;三四五六句写火珠光辉,作者以“月”与“星”作比,可谓绝妙;“曙后一星孤”句对仗工整,描写出月亮落下后的情景;七八句以颂扬作结。全诗表现了明堂上的火珠明亮耀眼的特点,虽有宫体诗味,但取景空阔,清明自然,不失名家气度。诗中“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一联历来受人赞赏。
奉试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奉试明堂火珠》此诗是作者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时所作。《文苑英华》卷一八六把此诗归入“省试”类。此题唐人存诗仅此一首。
《唐两京城坊考》卷五:“(武后)证圣元年(695年)明堂、天堂同焚。更造明堂、侔前制,其上初置宝凤,后以金珠代替之,号通天宫。”“明皇开元五年(717年)幸东都,改为乾元殿。十年复为明堂。二十七年毁明堂之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知此诗之作,正在毁明堂上层之前一年。
翻译注释
翻译
帝王正位建造明堂重屋,明堂顶上凌空耸立火珠。
夜晚就像两个月亮升天,日晓月落高空一颗孤星。
天色明净珠光难以泯灭,云彩生起远望若有若无。
早就知晓在这太平盛世,有国宝必定出现在名都。
注释
(1)正位:谓正式登位、就职。按明堂之制,肇自上古,为帝王宣政教、祀宗祖之所。故帝王正位,必造明堂。
(2)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一作“中天”。
(3)夜来:入夜。
(4)双月:指火珠、月亮。
(5)满:一作“合”。
(6)曙:天刚亮。
(7)一星:指火珠。
(8)天净:天空明净。
(9)遥知太平代:一作“还知圣明代”。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10)国宝:指火珠。此以火珠指明堂顶上宝珠。
(11)名都:著名的都城。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崔曙的诗
相关推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奉酬永叔见赠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銮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一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其二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恼人病,不如天性总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