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4)上:指逆江而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4)上:指逆江而上。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题画七言绝句,以灵动笔触再现僧人惠崇《春江晚景图》的画意。首句"竹外桃花"以疏朗构图点出早春特征;次句"鸭先知"赋予动物以知觉,暗含理趣;后两句"蒌蒿芦芽"的植物特写与"河豚欲上"的想象延伸,将静态画面转化为动态生命体验。全诗突破"以诗摹画"的传统,通过"暖-短-欲上"等字眼激活画境,展现宋代文人诗"诗画互通"的审美理念。
《惠崇春江晚景》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在汴京见惠崇画作而题。原画已佚,但据考为江南水乡题材。诗中"河豚欲上"的联想,既基于宋代"蒌蒿芦芽伴河豚"的饮食文化,又体现苏轼"诗传画外意"的艺术主张,其"鸭先知"的哲理观察直接影响南宋杨万里"诚斋体"的创作,今常被用作中国传统绘画题诗范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