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酆都观宿山房

〔宋代〕周敦颐

久厌尘坌乐静元,俸微犹乏买山钱。

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久厌尘坌乐静元,俸微犹乏买山钱。

我在很久之前就厌恶凡尘了,现在更喜欢安静的环境,薪俸微薄都不够买山钱。

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我在真正的仙境前来回徘徊,不能进入,那就让我在这云房之中睡一觉吧。

注释

(1)尘坌:尘俗。

(2)微:少。

题酆都观宿山房拼音版

fēngdōuguàn宿shānfáng
jiǔyànchénbènjìngyuánfèngwēiyóumǎishānqián
páihuáizhēnjìngnéngqiěyúnfángmián

作品简介

《题酆都观宿山房》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道家宫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厌弃尘俗、向往自然却因仕途经济所限而不得归隐的矛盾心境。前两句“久厌尘坌乐静元,俸微犹乏买山钱”直陈对尘世的厌倦与生计的窘迫,暗含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后两句“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以“真境”喻道家清净之境,“云房”指山房居所,在无奈中暂求片刻超脱。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融合了儒家士人的现实困境与道家淡泊超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周敦颐“儒道兼修”的思想特质。

创作背景

《题酆都观宿山房》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为周敦颐任职期间游历道教圣地酆都观(或为虚构泛称)时所作。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鼻祖,一生虽推崇孔孟之道,亦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诗中“买山钱”借用东晋支遁买山归隐的典故,反映宋代士人俸禄微薄、隐逸经济成本高的现实困境。“酆都”在道教文化中象征幽寂仙境,诗人借宿山房、暂离尘嚣的行为,折射出当时士大夫在仕隐之间的普遍矛盾心理。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曾任分宁主簿、广东转运判官等职,为官清廉。创立"太极图说",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奠定理学理论基础。散文《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传诵千古。晚年隐居庐山濂溪书堂讲学,程颢、程颐曾从其游。其学说经二程发扬,形成程朱理学体系,影响东亚思想界七百余年,被尊为"理学宗祖",著有《周元公集》。周敦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宋代〕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题竹石牧牛

〔宋代〕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题山寺僧房

〔唐代〕岑参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

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

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题江湖伟观

〔宋代〕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题云际寺上方

〔唐代〕卢纶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

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

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