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

〔唐代〕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作品简介

《越女》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一扫过去苦思怀人、悲伤离别的气氛,用一种欢快的调子表现了越女对甜密爱情的回味和向往之情。全诗通过特定的情境和特定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想象天真活泼,心理表现逼真。

创作背景

王昌龄是唐代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任汜水尉,江宁丞等。《越女》选自《全唐诗》第四册卷一百四十。其具体作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越女用桂木制作小舟,又用桂木做成船桨。

湖上的水波浩渺无边,清澈的江水不可徒步走过。

越女摘取一朵荷花,不摘走一片荷叶。

她拿着花儿要回去问丈夫,荷花的颜色能不能与我相比?

注释

(1)越女:越地一带的女子,在今浙江省一带。

(2)楫:船菜。

(3)渺漫:浩渺无边际。

(4)芙蓉:荷花。

(5)妾:越女对自己的谦称。

全文拼音版

yuè
yuèzuòguìzhōuháijiāngguìwèi
shàngshuǐmiǎomànqīngjiāngshè
zhāirónghuāzhāiróng
jiāngguīwèn婿yánqiè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宋代〕欧阳修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

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巫

〔明代〕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

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