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人说笛歌》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武昌老人年青时有高超的音乐技艺,吹得一口好笛子,但随着年纪老迈而技不如昔,只能“时时一曲梦中吹”了。此诗不仅描写音乐的部分十分生动,而且刻划人物心理也很细腻。
武昌老人说笛歌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
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武昌老人说笛歌》此诗写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时刘禹锡调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沿长江而下,途中与一位爱好吹笛的老人相遇,有感于老人的境遇,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有一个武昌老人已七十多岁,手拿着鄂州刺史的问候书信。
他自己说少年时候学过吹笛,早年侍奉曹王,曾经大称赏心。
往年随从镇守到蕲州,正是楚山风吹笛竹的高秋。
那时为了买到优质的笛竹而到处搜索,不惜典当了身上的黑貂裘。
这支笛竹古苔青苍,封盖着老节,孤独地在石上生长,饱经风雪。
吹起这笛子,商声五音随指而发,使水中龙吟应和,把天上行云阻遏。
当年曾拿这笛子到黄鹤楼上吹奏,美妙的笛音一响,便传遍了秋江月下。
如今年老了,兴致迟钝了,耳朵已分不清音韵的快慢高低。
虽然气力已无但仍有吹笛之心,常常将一曲在梦中奏吹。
注释
(1)把:拿着。
(2)庾令:指东晋时的庾亮,他曾做过中书令,后镇守武昌,这里用庾令来借指当时的鄂州(今湖北武昌)刺史。
(3)书:信。
(4)曹王:指的是曹王李皋。据《新唐书·太宗诸子传》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希烈谋反,李皋率兵平叛,曾攻取蕲州。
(5)赏激:犹言激赏。
(6)蕲州:旧州名,治所在今湖北省蕲春县南。
(7)楚山:泛指楚地之山。
(8)材:指上文提到的笛竹。
(9)恣:恣意,尽情。
(10)典:典当、抵押。
(11)乌貂裘:指用黑貂的皮制成的皮衣,十分名贵。
(12)封:封闭、遮盖。
(13)商声:犹言秋声。商为五音之一,于四时为秋,其声凄厉,与秋天的肃杀气氛相符应,故称秋为商。
(14)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声。
(15)龙应:龙鸣与之应和。汉代马融在《长笛赋》中写道:“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正相似。’'这里说明了笛声像龙鸣之声。李白有诗云:“笛奏龙鸣水,箫吟凤下空。”
(16)行云绝:流云静止不动。
(17)将:拿着。
(18)黄鹤楼: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人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武溪深行
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
武昌阻风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
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其一】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其二】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其三】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武陵桃源送人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武侯庙古柏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