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滕王阁》是北宋诗人王安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出自《能改斋漫录》。此诗首联写滕王阁昔日的来历及今日的状况;颔联着重从时间上入手写滕王阁经历的沧桑之变;颈联从空间着手写滕王阁;尾联续写景,并以景结尾。这首诗以远、近,静、动相对照,写出了滕王阁的独特风光,后以景结尾,含意深蕴,极耐人寻味。
题滕王阁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载,王安国这首诗,是他十三岁时登临滕王阁所作,时为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此,王安国十三岁写作《题滕王阁》,不是没有可能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滕王往日喜欢到处追寻风景,他所建的高阁依然枕着碧流。
风景胜地多次经历沧桑巨变,那夕阳斜照着古今多少忧愁。
城池之中树荫密布市场繁华,从遥远的天边归来一叶扁舟。
远望茫茫水波愁绪吟咏不尽,就像那西山上层层乱云飘浮。
注释
(1)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刺史时始建。后多次焚毁,又多次修建。唐代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以精美的文笔,描绘高阁胜景,滕王阁从此著称于世。
(2)平昔:往日。
(3)好:爱,喜欢。
(4)追游:追寻游乐。
(5)高阁:指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滕王高阁临江渚”之句。
(6)枕碧流:指阁建筑在江边,像枕着碧流的江水一样。点出滕王阁所建的地理位置,是对它空间形势的交代。
(7)胜地:名胜之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8)兴废:兴盛与衰败,指历史变迁。
(9)偏照:斜照。因太阳已偏西,故云。
(10)千家市:指城中人烟稠密,市场繁华。
(11)天际:天边;远处。
(12)极目:放眼远望,尽目力之所及。
(13)沧浪:青绿色的水波。
(14)西山:在南昌市西,一名南昌山,原称洪崖山,道家以为第十二洞天。王勃《滕王阁》:“珠帘暮卷西山雨”。
(15)浮:漂动、浮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安国的诗
相关推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松汀驿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题楚昭王庙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兴化园亭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题宣州开元寺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题惠州罗浮山
红尘白日无闲人,况有鱼绯击此身。
关上罗浮闲送目,浩然心意复吾真。
题元遗山集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题旅店
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