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其二

〔唐代〕张籍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作品简介

《凉州词三首·其二》是张籍边塞组诗的第二首,聚焦边关防务的松懈与信息断绝的危机。首句"古镇城门"与"白碛"(戈壁)并置,凸显边城孤立无援;次句"胡兵傍沙堆"直写敌军肆无忌惮的态势。后两句"巡边使客"与"无使来"形成强烈反差,揭露朝廷对边疆失控的严峻现实。全诗以"开—傍—行—问"四个动词串联,在20字中完成从场景呈现到忧患意识的升华,堪称中唐边塞诗的"微缩史诗"。

创作背景

《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诗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千,写了《凉州词三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古镇的城门向着沙漠开敞,胡人的士兵经常依靠着小山丘。

巡逻边城的来使出行应该趁早,想要平安无事没有使者来到。

注释

(1)沙堆:亦作“沙塠”,沙墩,小沙丘。

(2)使客:使者。

全文拼音版

liángzhōusānshǒu··èr
zhènchéngménbáikāibīngwǎngwǎngbàngshāduī
xúnbiān使shǐxíngyīngzǎowènpíngān使shǐlái

作者介绍

张籍(766—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深切,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征妇怨》《野老歌》等揭露战争残酷与民生疾苦;《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则含蓄隽永。出身寒微,官终国子司业。诗风平易而意蕴深刻,白居易赞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实践者。

张籍的诗

相关推荐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代〕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凉州行

〔唐代〕王建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缫茧成匹帛,那将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