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密州上元》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是作者刚来密州遇到元宵佳节,观月时的情景和感想。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并与前面相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总体上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全词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蝶恋花·密州上元》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故而写下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注释
(1)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2)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3)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4)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5)照见人如画: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6)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7)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8)更无一点尘随马: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9)山城:此处指密州。
(10)击鼓吹箫: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
(11)昏昏雪意云垂野: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小雨初晴逥晚照
小雨初晴逥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蝶恋花·河中作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蝶恋花·佳人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
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摺,红闺此夜团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