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居庸关》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既是一篇简明的地理志,介绍了居庸关的位置走向、建筑文物和自然环境等概况,又用外族的归顺、间道的存在、城墙的失修隐然流露了险关不足恃的思想。行文非常别致,风格悠游独特,反复用“疑若可守然”和“自入南口”等句子,不仅清楚了条理,也强调了寄寓在客观描述中的深意。全文在谋篇布局及句型词法方面,以新取胜,独树一帜。
说居庸关
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守然?”
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苦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
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
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㻜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余水之源也。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苹婆、棠梨,皆怒华。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
蒙古来者,是岁克什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
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
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说居庸关》此文写于道光十六年(1836)。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于此年云:“友人王元凤以陈州知府获遣,成军台,托弱小于先生所。先生乞假五日,送之居庯关,逾八达岭而返。时方修《蒙古图志》,属元风为图所阙部落山形以门禁严,不果。先生居京师久,尝东游至永平境,此行又北至宣化境,因作纪游合一卷(原注:已佚),犹恨未至卢龙关、独石口,尽窥东北两边形势也。”这里把此文的写作背景交代颇详。
翻译注释
翻译
居庸关,是古时谈守御的人时常提及的呀!我说:“那地方似乎可以守备的”“为什么呢?”
回答是:“出昌平州,山便分东西两面,远远地互相对峙着,忽然互相趋近,终至紧接在一起,居庸关建筑在这中间,好像靠着两座山来为它们作门户,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居庸关共四层,南口是下关,造一座城,城的南门到北门一里路。出北门又十五里的地方,叫中关,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一里路。走出北门十五里的地方,叫上关,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又是一里路。走出北门十五里的地方,叫八达岭,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也是一里路。从南口的南门到八达岭的北门,共四十八里。关的起点和终点的建筑规模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下关在最下面,中关高出一倍,在八达岭上向下看南口,像看井一样,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自从进了南口后,城墙的砌石上有梵文,有蒙古文。上关的北门,写着“居庸关,景泰二年修”
几个大字。八达岭北门,写着“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几个大字。
自从进了南口后,流水浸没着我的马蹄,涉在水里,淙淙地响着;拔弄它,忽而涌起,忽而回旋,形状不停地变换着;沿着水走,直到八达岭为止。八达岭是古时隰余水的水源。
自从走进了南口,树木多杏、苹果和棠梨,花都开得很盛。
自从走进了南口,阔的地方可走十匹马,狭窄些的可走两匹马,或只可走一匹马。蒙古人从北面来,驱赶着骆驼,和我擦肩而行。骆驼常常撞着我的马头,我也击着蒙古人的帽子,落在骆驼前面,蒙古人大笑起来。我便私下叹道:“你们蒙古人,古时之所以要筑居庸关,不是为了防你们吗?我是江南人,假如我生活在宋朝,连燕赵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么能够和反穿皮衣的人在万山中相互击打嬉戏呢?我生在清朝中外一家的时代,难道不可以向古人夸耀么?”
蒙古人来的,这一年有克什克腾、苏尼特,据说都是到理藩院进贡马匹的。
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多迷雾,像下了小雨一般。走过中关,见一所税亭,问那收税官道:“现在法律宽大,有漏税的吗?”
他说:“大筐小筐的,大的偷走过骆驼,小的偷走过羊。”
我感叹道:“确实像税务官说的那样的话,这里一定有小路了!”
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四面山脚边的空隙中,有护边墙几十处,询问那里的百姓,都说是明朝时候修的。没有收税官的话,我本来也知道那小路便出没在这护边墙中间了。太平的时候,不过漏些税罢了。如果生在古时候,和守关当作险要的时世,不是要大惊着北兵从天而降了吗?
从八达岭下去,地势平坦了,再走五里,便到坌道。
注释
(1)居庸关:旧称军都关、荆门关,在北京昌平县西北部。是长城要口之一,明洪武元年修建,与紫荆、倒马合称“内三关”。
(2)谭:同“谈”。居庸关建筑在居庸山上,两山夹峙,悬崖峭壁,形势险要,在《淮南子》等书中,古人已提到:天下九塞,居庸其一。
(3)昌平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县,离北京八十里。
(4)俄然:突然。
(5)辏:车轮的辐集中于毂上。引申为聚集。
(6)蹙:迫促,局促。此处形容重叠,挤在一起。
(7)具制:具体的体制、格局。
(8)城甃:城墙的砖石。
(9)天竺字:即印度文字。印度古称天竺。
(10)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景泰为明代宗年号。
(11)锁钥:意思是关键,要塞。
(12)啮:咬。引申为侵。
(13)㻜然:佩玉的响声。
(14)洑:水流回旋。
(15)隰余水:古水名。即今榆河,又名湿余河,自居庸关南流,经过昌平县。
(16)文杏:果木名。杏树的异种。
(17)苹婆:果木名,俗称凤眼果。
(18)棠梨:即杜梨。
(19)怒华:怒放,花盛开。华,同“花”。
(20)橐驼:即骆驼。
(21)挝:击,打。
(22)若:汝,你。
(23)江左:江东。习惯上指长江东南沿岸地区。
(24)燕赵:指河北地区。河北战国时有燕国、赵国。
(25)反毳:反穿毛皮衣,即兽毛向外。此指蒙古等少数民族。毳,兽的细毛。
(26)克什克腾:内蒙古旗名。在昭乌达盟西部,清代设旗。
(27)苏尼特:内蒙古旗名。属锡林郭勒盟。
(28)理藩院:清代官署名。掌管蒙古、西藏、新疆各地少数民族事务。
(29)交马:贡马。
(30)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谚语,形容偷漏税极多。
(31)间道:偏僻的、很少有人知道的小路。
(32)陂陀:倾斜不平貌。
(33)微:无,非。
(34)坌道:道路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龚自珍的诗
相关推荐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有所思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一
两边山束一溪风,尽日行程在井中。
犹喜天围能里许,井中那得个宽通。
答畅校书当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
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
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
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
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
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
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
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鱼儿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
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
九回纡白浪,一半在青天。
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
开襟值佳景,怀抱更悠然。
江上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华清宫三首·其一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干。
法曲第二·青翼传情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