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十三

〔魏晋〕陶渊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注释

(1)同止:在一起,同一处。

(2)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

(3)邈异境:境界截然不同。

(4)领:领会,理解。

(5)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

(6)兀傲:倔强而有锋芒。

(7)差:比较,尚,略。

(8)颖:才能秀出,聪敏。

(9)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

饮酒二十首·其十三拼音版

yǐnjiǔèrshíshǒu··shísān
yǒuchángtóngzhǐshěmiǎojìng
shìchángzuìzhōngniánxǐng
xǐngzuìháixiāngxiàoyánlǐng
guīguīàochāruòyǐng
yánhānzhōngzhúdāngbǐng

作品简介

《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饮酒二十首·其九

〔魏晋〕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二十首·其十九

〔魏晋〕陶渊明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饮酒二十首·其十二

〔魏晋〕陶渊明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魏晋〕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饮酒二十首·其十

〔魏晋〕陶渊明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