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开示颂

〔唐代〕黄櫱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作品简介

《上堂开示颂》是唐代著名僧人黄櫱禅师所作的一首无题诗。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翻译注释

翻译

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子、俯下身子在事业上卖力气。

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注释

(1)尘劳: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

(2)迥脱:远离,指超脱。

(3)紧把:紧紧握住。

全文拼音版

shàngtángkāishìsòng
chénláojiǒngtuōshìfēichángjǐnshéngtóuzuòcháng
jīngfānhánchèzěnméihuāxiāng

作者介绍

黄櫱禅师(?一850),闽(今福建)人,幼于黄檗山出家,因人启发,参谒百丈禅师而悟道。此后住洪州(今江西南昌)大安寺,参者云集。裴休镇宛陵时,建大禅苑,请师说法。因希运酷爱家乡黄檗山,以此名其禅苑,世称黄檗希运。《五灯会元》有唐宣宗为沙弥问法于希运之记载。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出之门下。希运卒谥断际。示寂后,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裴休收集其语录,编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法心要》、《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各一卷传于世。

相关推荐

上三峡

〔唐代〕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陵

〔两汉〕汉乐府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

木兰为君櫂,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

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上权郡孙承议

〔宋代〕黄庭坚

公家簿领如鸡栖,私家田园无置锥。

真成忍骂加餐饭,不如西江之水可乐饥。

他人勤拙犹相补,身无功状堪上府。

公诚遣骑束缚归,长随白鸥卧烟雨。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代〕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