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二》是高适托物言志的五言古诗。全诗以黄河汀渚为场景,通过“黄鹄”与“羽族”的鲜明对比,塑造了孤高绝俗的自我形象。“昂藏寡俦侣”写其超群之姿,“飞鸣无人见”叹其不遇之悲,末句“胡为不轻举”更以反诘语气,追问贤士困守尘世的原因。诗中“云汉”象征高远理想,“羽族”暗喻庸常之辈,在自然观照中完成对士人命运的灵魂拷问,展现早期高适诗作中罕见的象征主义手法。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二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
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二》此诗与前首同为高适开元年间漫游黄河所作。诗人时年约二十五岁,虽怀济世之才却未获识遇。“黄鹄”意象正是其自况——既不屑与寻常“羽族”(指代汲汲营营之士)为伍,又因现实阻碍无法直上“云汉”(喻指施展抱负)。结句的激烈诘问,折射出盛唐寒门士子在科举与荐举制度下的典型困境,为后来其边塞诗中的慷慨悲凉埋下伏笔。
翻译注释
翻译
清晨在河中心泛舟,水滩上布满了飞鸟。
黄鹄从何处飞来?身姿高大,少有同伴。
它飞翔鸣叫却无人看见,饮水啄食怎能得其所哉?
你本知晓云霄高远,为何不轻快地展翅高飞?
注释
(1)羽族:指鸟类。
(2)黄鹄: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常用以比喻高才贤士。
(3)昂藏:气度轩昂。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自洛之越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水急愁无地,山深故有云。
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
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自赞·其一
人弃我取,人夺我与。
涉世全乖,独行无侣。
超佛越祖当头句,冷泉日夜滔滔举。
敛手忌言坐闲处,可怜也被丹青污。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
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