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式微

〔先秦〕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1)式微,式微:式:作语助词。微:幽暗。这里指天将黑。

(2)胡:为什么。

(3)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微:非,要不是。

(4)故:事,事情。

(5)乎:于,在。

(6)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7)躬:身体。一说通“穷”,困穷。

邶风·式微拼音版

bèifēng··shìwēi
shìwēishìwēiguīwēijūnzhīwèizhōng
shìwēishìwēiguīwēijūnzhīgōngwèizhōng

作品简介

《邶风·式微》是《诗经》中短小精悍的怨刺诗代表作。全诗以"式微"(天色将暮)的反复咏叹起调,通过"胡不归"的诘问与"中露""泥中"的劳苦场景,在短短32字中构建出强烈的控诉张力。诗人采用两章叠咏的民歌形式,以天色隐喻时局,借劳役之苦影射政治昏暗,其"微君之故"的委婉讽刺与"胡为乎"的激愤反问,开创了中国诗歌"怨而不怒"的批判传统。

创作背景

《邶风·式微》此诗收录于春秋时期邶国(今河南汤阴东南)民歌集《邶风》,约创作于公元前7世纪卫文公时期。旧说为黎侯流亡卫国之臣所作,"君"或指卫国君主。作为最早的抗议诗之一,其"天暮劳役"的意象影响了后世《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杜甫"暮投石壕村"等书写。现代学者闻一多指出:"二十八个字里,有整个奴隶时代被压迫者的呼声。"

相关诗文

邶风·凯风

〔先秦〕诗经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风·静女

〔先秦〕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匏有苦叶

〔先秦〕诗经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邶风·燕燕

〔先秦〕诗经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邶风·击鼓

〔先秦〕诗经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邶风·雄雉

〔先秦〕诗经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邶风·北风

〔先秦〕诗经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邶风·绿衣

〔先秦〕诗经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邶风·旄丘

〔先秦〕诗经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