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品简介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哲理词作,以溪水西流颠覆传统衰老观念。上阕"兰芽浸溪""松间沙路"的清新画面,与"暮雨子规"的凄清声响,构建出超然物外的禅境;下阕"流水能西"的反常观察引出"人生再少"的豪迈宣言,以"休唱黄鸡"的决断收束全篇。全词以"浸-净-啼-少-西-休"为意脉,体现苏轼"超然自得"的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居黄州时,游蕲水(今湖北浠水)清泉寺所作。寺前兰溪特殊地貌致水西流,诗人借此打破"水向东流"的思维定式。其乐观精神直接影响辛弃疾"青山遮不住"等词作,今浠水河边建有"东坡兰溪"文化长廊。

翻译注释

翻译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注释

(1)山:这里指蕲水县境内的凤栖山,在蕲水县东。

(2)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3)萧萧:形容雨声。一作“潇潇”。

(4)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西:向西流。

(7)白发:老年。

(8)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全文拼音版

huànshā··yóushuǐqīngquán
shānxiàlánduǎnjìnsōngjiānshājìngxiāoxiāoguī
shuídàorénshēngzàishàoménqiánliúshuǐshàngnéng西xiūjiāngbáichànghuá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相关推荐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