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哲理词作,以溪水西流颠覆传统衰老观念。上阕"兰芽浸溪""松间沙路"的清新画面,与"暮雨子规"的凄清声响,构建出超然物外的禅境;下阕"流水能西"的反常观察引出"人生再少"的豪迈宣言,以"休唱黄鸡"的决断收束全篇。全词以"浸-净-啼-少-西-休"为意脉,体现苏轼"超然自得"的人生哲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居黄州时,游蕲水(今湖北浠水)清泉寺所作。寺前兰溪特殊地貌致水西流,诗人借此打破"水向东流"的思维定式。其乐观精神直接影响辛弃疾"青山遮不住"等词作,今浠水河边建有"东坡兰溪"文化长廊。
翻译注释
翻译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注释
(1)山:这里指蕲水县境内的凤栖山,在蕲水县东。
(2)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3)萧萧:形容雨声。一作“潇潇”。
(4)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西:向西流。
(7)白发:老年。
(8)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