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宋代〕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作品简介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是苏轼的组词作品《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中的第二首,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创作背景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这组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村姑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剩余的祭品引来乌鸢在村头盘旋不去。黄昏时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注释

(1)旋:立即。

(2)使君:作者自称。

(3)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4)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

(5)罗裙:丝绸裙子。

(6)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7)乌鸢:乌鸦、老鹰。

(8)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赛神。

全文拼音版

huànshā··xuánhóngzhuāngkàn使shǐjūn
xuánhóngzhuāngkàn使shǐjūnsānsānménxiāngāiqiànluóqún
lǎoyòuxiéshōumàishèyuānxiángsàishéncūndàoféngzuìsǒuhuánghū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咏橘

〔宋代〕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