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

〔元代〕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作品简介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是金末元初曲作家杨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是一支写少妇忆远的抒情小曲,通过描绘女主人公对远人的怀念,塑造了一个绰约多姿的思妇形象。全曲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余韵悠长。杨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由于这个时期的散曲刚从乐府民歌和两宋词演化而来,因而此曲带有浓厚的民歌和宋词的色彩。

创作背景

杨果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五年之后,他经人举荐入元为官。《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这支曲子当作于金朝灭亡后杨果出仕元朝之前(约1234—1239年)。

翻译注释

翻译

采莲后拨转船头从湖上返回,风儿吹裹着身体翻动着翠绿的湘裙。忽然听人弹奏一曲琵琶,竟然泪水涟涟,盼望着远方的人归来,可芙蓉花都凋谢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夜晚天气转凉,有多少鸳鸯、白鹭不是处处双飞?

注释

(1)棹船:方言,即划船、撑船。棹:本指船桨,此处用为动词。

(2)风约:犹风掠、风拂。约,卷曲貌。

(3)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

(4)芙蓉开尽:指时序已到秋季。芙蓉:荷花的别名。谐音“夫容”,一语双关。

(5)多少:偏义复词,义偏在多。

全文拼音版

xiǎotáohóng··cǎiliánshàngzhàochuánhuí
cǎiliánshàngzhàochuánhuífēngyuēxiāngqúncuìshùhánglèiwàngjūnguīróngkāijìnxiāowǎnliángduōshǎohóngyuānbáichùshuāngfēi

作者介绍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阳(河北安国县)人。金正大初(1224)中进士,为偃师令,以廉洁精干著称。元中统元年(1260),拜北京宣抚使,次年拜参政知事。工文章,尤长于乐府散曲,是元初较著名的曲家,有《西庵集》。《全元散曲》存其小令11首,套数5篇。

杨果的诗

相关推荐

小桃红·采莲女

〔元代〕杨果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小桃红·春

〔元代〕马致远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

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

〔元代〕杨果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小桃红·春闺怨

〔元代〕乔吉

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酒病十朝九朝嵌。

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小桃红·咏桃

〔元代〕周文质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刘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妆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