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法华寺西亭》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西亭凌驾众山之势,凸显其高广;又写江水缭绕、夕阳飞鸟,增添了西亭的秀丽;于此天地美景之中,柳宗元悲从中来,隐隐约约吐露出黜谪心境,虽然结以“且寄须臾闲”,却仍然令人感到说不出的忧戚。此诗满怀怨愤,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构法华寺西亭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构法华寺西亭》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夏。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余既谪永州,以法华寺浮图之西临陂池丘陵,大江连山,其高可以上,其远可以望,遂伐木为亭,以临风雨,观物初,而游乎颢气之始。间岁,而元克己由柱下吏谪焉而来。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可知法华寺西亭建于元克己谪永前二年。而元克己至永州不迟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推之,法华寺西亭建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因为此诗中提及“菡萏溢嘉色”,故知作诗之时为夏天。
翻译注释
翻译
窜逐在楚地的最南端,这里的山水穷尽了艰险的景象。
我迈步登上了永州城地势最高的法华寺,一任萧散疏顽地尽情畅游。
寺庙檐下的山势非常陡峭,可以在那里看到整个人间。
但那里反而像身处幽谷当中,荆榛覆盖令人难以登攀。
我让僮仆将那里翦伐干净,构建了亭宇来截断了山势。
景象分明可以判断清浊,飘飘欲仙似乎升在了云霞间。
远处的山群恍如向西亭来聚凑,澄澈的江水环抱着清清的山湾。
夕阳面临着轩窗而堕下,栖息的鸟儿也在我的面前飞还。
荷花开出了美丽的色彩,筼筜竹子上留存着无数泪班。
神情舒畅使我屏绝了羁绊,心志闲适也忘却了儒弱幽孱。
我自从被贬逐以来已经憔悴了很久,到今天登临西亭才感觉到开颜心快。
但这种赏心乐事实在难以久留,离别的思念又涌上心头。
向北眺望,自己的亲友都被隔在远方;向南瞻看,到处是蛮夷间杂。
放下这些杂念,不要去想吧!让我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享受闲适的乐趣。
注释
(1)法华寺:在永州地势最高处。
(2)西亭:法华寺西庑的外面,有大竹数万株;竹林外边,山形下断,榛莽丛生,蒙杂拥蔽,不利远眺。于是砍去丛莽,在断山上构筑了一个两见方的亭子,因地处法华寺西,故名西亭。
(3)窜:逃匿。这里形容被放逐的狼狈。
(4)极:终极,尽头。
(5)山水:指环境。
(6)穷:极其。
(7)萧散:闲逸。
(8)任:任意,率性。
(9)疏:疏放,放诞。
(10)顽:顽劣,顽皮不顺从。
(11)垂:通“陲”,边。
(12)斗:通“陡”。
(13)欲似:好像。欲:似。
(14)反:相反,指与从山上俯视相反,从山下往上看。
(15)榛翳:丛生的草木浓密覆掩。
(16)童:仆。
(17)恣:任意,尽力的。
(18)披翦:砍削。披:砍伐。翦(jiǎn):同“剪”,削。
(19)葺:盖房。
(20)宇:屋檐,指亭阁。
(21)横:横对着。
(22)割:切开,划开。
(23)判:分开,差别。
(24)清浊:天地。古代认为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
(25)岫:(峰峦。
(26)攒:聚集,凑拢。
(27)顶:峰顶,山头。
(28)抱:环绕。
(29)临:对着。
(30)轩:窗。
(31)当:对着。
(32)菡萏:荷花。
(33)溢:流出。
(34)嘉:美好。
(35)筼筜:一种竹子,茎粗而节长,这儿泛指竹子。
(36)遗清斑:留下了清晰的斑痕。指湘妃在竹枝上洒下血泪,化为竹上的斑痕。
(37)屏:除去。
(38)志适:心情安适。志:心理活动或思想。适:安宁,舒适。
(39)幽潺:忧愁。潺(chán):愁苦,烦恼。
(40)枯槁:憔悴。
(41)迨:到。
(42)始:才。
(43)间:隔离。
(44)夷蛮:古代称少数民族,东方为夷,南方为蛮。这儿泛指南方各种少数民族。
(45)置:放下。
(46)寄:托,靠,凭借。
(47)须臾:片刻。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柳宗元的诗
相关推荐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望江南·春不见
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忆秦娥·烧灯节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寄题广信军四望亭
西北云高拂女墙,危亭虚豁望中长。
田间堤陌成新险,天外江川是旧疆。
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凭栏多少无言恨,不在归鸿送夕阳。
西亭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沁园春·瞬息浮生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五,夫子世称贤。
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