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宋代〕王安石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我出使到北方的涿州,在广漠的沙丘上饮酒应酬,看着契丹人轻歌曼舞,周围的一切使人心揪。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边塞的风雨是这样凄凉忧愁,燕地的百姓望着我们热泪长流,禁不住自己的愤慨伤忧,眼泪伴着细雨打湿了我的衣袖。

注释

(1)出塞:古乐府曲名,多写边塞之事。塞,边塞 ,指宋和辽交界的地方。下文曰“涿州”,当时所谓“塞外”,故用此名。

(2)涿州:今属河北,在高碑店以北,当时属辽。

(3)沙上:沙丘, 指北方平原。

(4)饮:饮酒,进餐。

(5)盘桓:徘徊,逗留。

(6)春风小契丹:契丹人歌舞名。南宋人范成大《次韵宗伟阅番乐》有句:“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契丹,我国当时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属东胡族。它建立起辽政权,和北宋并立,疆域最大时南到今河北、山西北部。

(7)塞雨:边塞上的风雨。

(8)燕泪:指燕地百姓流下的眼泪。

(9)蒙蒙:细雨迷蒙貌。

(10)汉衣冠:指汉族士绅,即作者一行。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是士以上的服装。

出塞拼音版

chūsài
涿zhuōzhōushāshàngyǐnpánhuánkànchūnfēngxiǎodān
sāiqiǎocuīyànlèiluòméngméngchuī湿shīhànguān

作品简介

《出塞》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描写了塞外百姓迎接宋朝使臣的情景,表现了宋朝使臣与塞外百姓的深厚感情和期望国家和平统一的共同心愿。此诗纯用白描手法,将迎宾情景真实再现,同时将浓郁的家国之情蕴藉其中,情景交融为一。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 春天,王安石作为宋朝使臣伴送辽使到北方去,当时沿途看到了北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就写下了《出塞》这首诗,记述见闻感怀。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安石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出塞

〔南北朝〕王褒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出塞

〔明代〕于谦

健儿马上吹胡笳,旌旗五色如云霞。

紫髯将军挂金印,意气平吞瓦剌家。

瓦剌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

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

左将才看收部落,前军又报缚戎王。

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

出塞作

〔唐代〕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出塞

〔唐代〕杨炯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出塞

〔唐代〕张籍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出塞

〔唐代〕虞世南

上将三略远,元戎九命尊。

缅怀古人节,思酬明主恩。

山西多勇气,塞北有游魂。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

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

轻赍不遑舍,惊策骛戎轩。

凛凛边风急,萧萧征马烦。

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

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

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

出塞

〔南北朝〕刘峻

蓟门秋气清,飞将出长城。

绝漠冲风急,交河夜月明。

陷敌挫金鼓,摧锋扬旆旌。

去去无终极,日暮动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