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韦太守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并寄赠友人韦陟的诗作,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全诗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语言精炼简洁,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读来荡气回肠。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韦陟被李林甫所排挤,由吏部侍郎出为襄阳太守。王维写了《奉寄韦太守陟》这首诗寄赠韦陟,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城郭荒凉本自荒凉冷落,万里山河分外辽阔澄空。
秋高气爽显得太阳更远,南归鸿雁传来凄厉哀鸣。
塘水寒碧倒映残荷枯草,馆舍高耸飘落几叶梧桐。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顾影徘徊吟咏起思悲翁。
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你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注释
(1)奉:敬词。
(2)太守:一郡的行政长官。
(3)韦太守陟:即韦陟,王维的好友,两人多相唱和之诗。
(4)荒城:荒凉的古城。
(5)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6)迥:远。
(7)嘹唳:形容声音响亮凄清。
(8)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9)寒塘:寒冷的池塘。
(10)衰草:枯草。
(11)高馆:高大的馆舍。
(12)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13)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14)顾景: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
(15)悲翁:乐府曲《思悲翁》的省称。
(16)故人:旧交;老友。
(17)平陵东: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代翟义的门客所作。王莽立子婴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来前任丞相翟方进的儿子子东郡太守翟义起兵反对王莽,事情败露被王莽杀害,他的门客为作哀歌。平陵,汉昭帝刘弗陵之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媿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寮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奉试水精环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精。
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斲成。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
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其一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