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唐代〕刘得仁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不管是世俗中的还是超然世外的,都在期待中秋月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一年中只有这一次,所以唯恐这天有云遮月。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露水洗净了尘埃,月光照亮了万物。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正适合高声吟诵诗篇,可惜月亮又西沉,只给人们留下满腹惆怅。

注释

(1)尘里尘外:尘世内外。

(2)咸:都、全。

(3)濡:沾湿,沾染。

(4)朗吟:高声吟诵。

中秋拼音版

zhōngqiū
chénjiānchénwàixiánmíng
niánwéichángkǒngyǒuyúnshēng
wēiāijìnguāngshìqīng
lǎngyínkànzhènghǎochóuchàngyòu西qīng

作品简介

《中秋》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中秋明月为审美对象,细腻展现人们对月圆的集体期待与个体感悟。首联“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从世俗到超俗的广角视角,揭示中秋明月普世的精神价值;颔联“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以“惟”“恐”二字,道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切忧惧;颈联“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描绘月华涤荡尘垢、润泽万物的圣洁景象,构建出水晶宫阙般的澄明世界;尾联“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在沉醉与清醒间陡然转折,捕捉月轮西沉时的永恒怅惘。全诗语言清浅而意蕴层深,在团圆主题中注入哲思维度,展现晚唐诗歌“浅语深致”的美学特质。

作者介绍

刘得仁(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其为公主之子,出身贵胄,然立志于科举,出入考场达三十年竟未得一第。终身布衣,与姚合、雍陶等诗人交游。工于五律,诗风清苦冷寂,多写落第悲怀与山寺闲居,《春日雨后作》等诗为代表。身后其诗获“苦调沉幽”之评,《全唐诗》存其诗二卷,堪称唐代科举失意文人的典型写照。刘得仁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中秋月

〔唐代〕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觅酒

〔金代〕宇文虚中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

哪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

感激时难遇,讴吟意未休。

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代〕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怳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

〔明代〕王守仁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中秋

〔唐代〕郑谷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中秋月

〔唐代〕张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