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会稽歌

〔唐代〕李贺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作品简介

《还自会稽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借写南朝梁代诗人庾肩吾的前事,借古叹今,为那些曾任职东宫而后遭贬斥的官员抒发内心的悲叹。全诗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体现了李贺诗歌诡异独特的风貌。

创作背景

关于《还自会稽歌》此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存有争议。钱仲联认为此诗创作时间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时李贺十六岁。而朱自清在《李贺年谱》中把这首诗大体定为元和八年(813年)秋(李贺时为二十四岁)李贺以病辞奉礼郎,回到故乡昌谷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块块霉斑把皇宫的墙壁弄得暗黄,成群的萤虫飞绕在梁国宫殿周旁。

他曾经是皇宫随侍奉命作诗的宠臣,如今却在秋寒被窝里把太子车辇梦想。

这位归来者的鬓发,点缀有吴地的寒霜,他的身躯将与秋塘蒲草一样衰老枯黄。

含情脉脉地辞别那京都皇宫,流亡的臣子厮守在贫困低贱的家乡。

注释

(1)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温和芳香。

(2)湿萤:萤生于潮湿的地方,故名。

(3)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洪迈《容斋随笔》:“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4)应教:臣子与诸位王子唱和诗作,称为“应教”。

(5)铜辇:太子所乘坐的车。

(6)塘蒲:一作“蒲塘”。

(7)金鱼:宫门上鱼形锁钥。此处代指皇宫。

(8)羁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员。

(9)迍贱: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难,处于贱辱的地位。迍,通“屯”。刘禹锡《子刘子自传》:“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全文拼音版

huánkuài
fěnjiāohuáng湿shīyíngmǎnliáng殿diàn
táichéngyīngjiàorénqiūqīnmèngtóngniǎn
shuāngdiǎnguībìnshēntángwǎn
jīnchénshǒuzhūnjiàn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魏晋〕陶渊明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唐代〕李白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

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