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黄鹤楼赠李公择》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先写所赠之人的清誉与经历;再写所赠之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景物特征;用其雄壮高伟来开慰鼓励好友。全诗沉稳朴实,中规中矩。
赋黄鹤楼赠李公择
公择时知鄂州
前年见君河之浦,东风吹河沙如雾。
北潭杨柳强知春,樽酒相携终日语。
君家东南风气清,谪官河壖不称情。
一麾夏口亦何有,高楼黄鹤慰平生。
荆江洞庭春浪起,汉沔初来入江水。
岸头南北不相知,惟见风涛涌天地。
巫峡潇湘万里船,中流鼓楫四茫然。
高城枕山望如带,华榱照日光流渊。
楼上骚人多古意,坐忘朝市无穷事。
谁道武昌岸下鱼,不如建业城边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赋黄鹤楼赠李公择》此诗题注“公择时知鄂州”,可知此诗作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李公择是苏辙的挚友,据诗意李公择贬官至夏口(今汉口),作者以诗赠之。
翻译注释
翻译
前年我们相逢于黄河边,河上的风大吹得黄沙满面。
这北方水潭边的柳树,勉强露出了一点春意,我们酣饮终日话儿说不完。
何等清新,你家那东南水乡的风景,这千年浊水漫天黄沙,怎能教你称心?
旌麾一挥,来到这千古名楼,东望夏口,江水渺茫,多少功业事;如梦如烟。只想那高蹈仙客,足以慰情无限。
无限春色正远远从荆江、从洞庭,煦煦而来,汉水、沔水,在此欢然与大江拥抱。
何等壮阔,眼前风涛遮蔽了整个天地!
从巫峡、潇湘,万里而来的帆船,茫然面对这个浩淼的世界。
回看远处的高高的城郭,依偎于山峦,如轻带蜿蜒。金色阳光,此刻正流动在楼檐楹柱。
多少古今诗人,在这里忘掉了一切忧烦。
谁说武昌岸下的鱼,不如建业城边的水呀!
注释
(1)河:黄河。
(2)强:勉强。
(3)君家东南:李公择为江西建昌人。
(4)谪官河壖:神宗熙宁三年(1070),李常被贬通判滑州。河壖(ruán),河边地。《史记·河渠书》:“故尽河弃地。”裴骃集解引韦昭注:“壖,……谓缘河边地也。”河壖一词,在此含轻贱意味。
(5)一麾: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官的代称。此句指熙宁四年(1071)李常复官出任鄂州守。
(6)夏口:今湖北汉口。当水入江之口,与武昌隔江相对。夏口有古战场含义。一麾与夏口连语,即功名不足道之义。《晋书》:“吴孙皓徙都武昌,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武昌鱼。’”此反用旧典。
(7)荆江:长江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城陵矶段的别称。
(8)汉沔:汉水。汉水的一段流经沔县南,遂称沔水。
(9)华榱:雕画的屋椽。
(10)楼上骚人:登楼的文士、诗人多古意:多发思古幽情。
(11)谁道武昌岸下鱼,不如建业城边水:一反“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之意而用之,称赞武昌是个好地方。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辙的诗
相关推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
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赋得桃李无言
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
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
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
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园。
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赋得鸡
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
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赋山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