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元代〕虞集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作品简介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是元代虞集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写景,由景想到邀请友人在此畅饮赏景,共诉衷肠,体现出作者与熊少府之间深厚的友谊,表达了作者邀请的急迫与期待。下片写两人饮酒时无拘无束,开怀畅饮,尽兴散步,任意休憩,最后表达了作者对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时无常的感叹。

创作背景

虞集以南人身份出仕元朝,虽然不存在名节问题(宋亡时他才五岁),但由于他引以自傲的“忠孝门风”(为抗金名臣虞允文五世孙)和他在朝为宦时屡受排挤,因而对于元统治者总有些贰心。虞词多写出任与归隐的矛盾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此词题为“招熊少府”,“招”有招集、延请的意思。“少府”是官衔,“熊少府“这个人显然是虞集友人,生平不详。根据题意,这是一张请客柬,是请友人熊少府来家赏花饮酒。

翻译注释

翻译

家住南面的小山丘上,有一个小小的亭台,亭台的周围有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一开放为小亭台景色增添了光彩。写词寄语的熊少府一起来赏春景,晴天一定要来,雨天也一定要来。

来随意的无拘无束的开杯畅饮,任意的休息,尽情拔涉,不要爱惜春衣。如果等待明天风停雨住之后再来,那么时过境迁,人各一方了。

注释

(1)南阜小亭台:南阜亭在崇仁县南。

(2)薄有:少有、小有之意。

(3)取次:陆续、次第之意。

(4)衔杯:饮酒之谓。

全文拼音版

nánxiāngjiǎnméi··zhāoxióngshào
nánxiǎotíngtáiyǒushānhuākāiduōqíngxióngshàoqíngláilái
suíqiěxiánbēichūnzuò绿táiruòdàimíngzhāofēngguòrénzàitiānchūnzàitiān

作者介绍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虞集的诗

相关推荐

郿坞

〔宋代〕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和周秀实田家行

〔宋代〕王庭珪

旱田气逢六月尾,天公为叱群龙起。

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

向来辛苦躬锄荒,剜肌不补眼下疮。

先输官仓足兵食,馀粟尚可瓶中藏。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

便令壮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咸池洗日当青天,汉家自有中兴年。

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帐无忧方熟眠!

新荷叶·薄露初零

〔宋代〕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山坡羊·寄兴

〔元代〕乔吉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牡丹亭记题词

〔明代〕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梅花岭记

〔清代〕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咏画障

〔唐代〕上官仪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拔蒲二首

〔隋代〕无名氏

【其一】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

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其二】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