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琵琶

〔宋代〕苏轼

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

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

作品简介

《虞美人·琵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怀古伤今,慨叹音乐的变化太大;下片弃怨转赞,以古论今,说明优秀传统的乐曲一定会有隔代知音。全词借古代音乐典故,表明作者的音乐观,语言精练,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

苏轼家中藏有唐开元时雷琴一类的珍贵乐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六月,陈季常从岐亭来访苏轼,苏轼拿出珍贵乐器让会客中善琴者弹之,引起苏轼的旧思,于是创作了这首《虞美人·琵琶》。

翻译注释

翻译

唐代乐师贺老的演奏雄风现在还在吗?当今的现实是一次次地把新声改了又改。令人发怨的新声自然迫使传统的乐曲衰落了,凡俗的听众们只认识手乱拨,不值得什么弹奏。

断了弦,声音变了,哪个懂得?只有七岁的蔡文姬知道是哪根弦断了。假使有人弹出高级的辊雷的声调,当会激起开元遗老这辈音乐高师们的热泪纵横。

注释

(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定场:指贺老琴艺出众,镇得住场子。

(3)贺老:贺怀智,唐开元时期乐工,擅弹琵琶。

(4)新声改:改了的新声成为“俗耳”者乐声,较为低级。

(5)怨声:令人烦怨的新声。

(6)坐:自然,无故,渐渐。

(7)旧声:传统而高雅的乐调。

(8)阑:残,消失,衰落。

(9)俗耳:听惯尘世之声的耳朵,这里代指凡俗听众。

(10)繁手:手指繁捻而累举如梳齿也,极言弹奏手很杂乱。

(11)文姬:即蔡文姬,名琰,陈留(今河南杞县)人,汉末女诗人,博学多才,通晓音律,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名世。

(12)试教:假使人。

(13)辊雷声:如炸雷般的声调。

(14)应有:应当会激起。

(15)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741年。

(16)遗老:经历过旧时而留恋旧时的人。

全文拼音版

měirén··
dìngchǎnglǎojīnzàixīnshēnggǎiyuànshēngzuò使shǐjiùshēngláněrzhǐzhīfánshǒután
duànxiánshìwènshuínéngxiǎosuìwénxiǎoshìjiàotánzuògǔnléishēngyīngyǒukāiyuánlǎolèizònghé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宋代〕李廌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代〕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

〔宋代〕张先

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

〔五代〕阎选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