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二首》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二首承第一首而来,着重揭露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并要求打破这种“一睨人才海内空”的局面,冲破束缚的罗网,期望实现自己革新现实的理想。这两首诗对仗工稳,想象奇特,典故驾驭娴熟,用比喻象征手法自抒胸臆,充满浪漫主义的瑰奇色彩。诗中将个人感慨与时代脉搏联系在一起,因而使抒怀之作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同时使诗风更为郁怒横逸,清深渊雅,读来有唱叹之致。
夜坐二首·其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夜坐二首》这两首诗写于道光三年癸未(1823),诗人第四次入京参加会试落第之后。龚自珍是一位眼光敏锐和颇具时代感的有志之士,“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诽专制”“文章忘忌讳,才气极纵横”。他在保守官僚眼里,却是言语“怪诞”,放荡不羁的“狂士”,因此他纵然身怀绝世之才,却被人有意压抑不用,科场屡屡受挫。早在道光元年(1821),诗人应考军机章京,就因权贵阻挠而落选。第四次落第之后,诗人心情苦闷,有感于清王朝的科举制度摧残人才,写下这两首七律。
翻译注释
翻译
整日心事重重放眼南北西东,一览英雄人才天下只觉空空。
壮年才身入国史馆任得一职,自幼愤世嫉俗身染晋贤之风。
幻想登坛为将功成求仙而去,才能消磨于回肠荡气诗词中。
万一有一天禅关豁然被打开,美人如莹玉剑气喷吐如长虹。
注释
(1)沉沉:重重,沉重的样子。
(2)北南东:即东西南北,指四方。
(3)一睨:犹一瞥,一眼看去。睨,斜着眼睛看。
(4)人材:有才能的人。现多写作“人才”。
(5)海内:即国内。
(6)壮岁:壮年。诗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以举人任内阁中书,次年参加国史馆重修《清一统志》的工作,任校对官,时年三十,故言“壮岁”。
(7)周史:周代的史官,这里泛指史官。
(8)髫年:指童年。古时幼童垂发,称垂髫。
(9)惜堕:此为反语,实则诗人并不可惜。堕,坠落,这里指身染。
(10)晋贤风:原指晋初阮籍、嵇康等人为反对司马氏的所谓“礼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清谈风气。此借指议论时政的风气。
(11)拜将:指西汉韩信事。韩信(?—前196),汉初名将,淮阴人,少时家贫,曾乞食漂母,因受淮阴屠中少年胯下之辱,从项梁举兵,后辗转归汉,拜为大将,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初三杰”。
(12)成仙:指西汉张良事。张良(?—186),汉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人。他佐刘邦灭项羽后,定天下,封留侯,晚年学道求仙,为道家养生及辟谷之术。
(13)回肠荡气:本指肠为之转,气为之舒,即所谓感心诱耳,缠绵动人,后多形容文艺作品感人至深。这里用来指感人至深的诗词。
(14)禅关:佛教禅宗认为修行悟道必经的重要关口。此借喻清王朝进行严酷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清规戒律。
(15)砉然破:这里是突然打破禅关,领悟要道的意思。砉然,形容东西破裂时发出的声响。
(16)美人:喻作者追求的美好理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龚自珍的诗
相关推荐
夜直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夜闻歌者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夜深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夜宴左氏庄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夜泊宁陵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毵毵。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樽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夜坐吟
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夜宴谣
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
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鸾咽奼唱圆无节,眉敛湘烟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沟水东西别。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飘飖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醁。
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夜归丁卯桥村舍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