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吟咏西王母安闲和美的容颜以及变化无穷的神通,以抒发诗人的厌弃世俗之情。而诗中并非仅限于此,诗人将组诗名为“读山海经”,必要翻出新意,故而咏西王母并非真的学仙慕道,而是欲求出尘避世,实乃悲愤无聊至极所发之言。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翻译注释
翻译
玉台灵秀出云霞,王母安适美容颜。
天地与之共俱生,不知岁月几多年。
神灵变化无穷尽,仙馆很多非一山。
高会酣饮唱新谣,哪像世俗凡语言!
注释
(1)玉台:玉山上的瑶台,即西王母的居处。《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2)凌霞:高出云霞之上。
(3)秀:灵秀,秀美。
(4)怡:安适愉快,和悦。
(5)妙颜:容颜美妙。
(6)天地共俱生:谓王母与天地同生。
(7)几何年:多少岁。
(8)灵化:神灵变化。
(9)无穷已:没有穷尽。
(10)仙馆非一山:《山海经》之《西山经》说西王母居玉山;《大荒西经》说西王母“处昆仑之丘”,郭璞注:“王母亦自有离宫别馆,不专住一山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读陆放翁集四首·其一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五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读秦纪
万雉云边万马屯,筑来直欲障胡尘。
谁知斩木为竿者,只是长城里面人。
读韩杜集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读管子
夷吾相桓公,岂复偶际会。
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
天方困生民,吊伐实在己。
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
堂堂东海邦,内生谨疆理。
南荆北达燕,玉币走千里。
仲尼免左衽,自以身受赐。
孟轲圣之偶,非薄良有谓。
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
嗟哉不量分,讵解圣贤意。
区区彼商鞅,操术良非是。
为法昧所从,以身受其弊。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