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木

〔魏晋〕陶渊明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作品简介

《荣木》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首四言哲理诗。此诗以荣木(木槿花)朝开暮谢的自然现象起兴,展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全诗四章层层递进:首章感物伤怀,第二章明示"贞脆由人"的处世准则,第三章自省德业未修,末章则表达奋进之志。诗中"人生若寄"的慨叹与"千里虽遥"的豪情形成张力,完整展现了诗人中年时期"儒道互补"的思想状态。语言古朴凝重,既有《诗经》遗韵,又具玄言诗理趣,是陶集中体现其思想转变的重要作品。

创作背景

《荣木》此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四十岁时。当时诗人辞去桓玄幕府职务不久,正处于"仕"与"隐"的思想矛盾期。诗中"四十无闻"的焦虑反映儒家立名思想的影响,而"脂车策骥"的意象则化用《周易》"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在晋末乱世中,陶渊明通过这首哲理诗,既完成了自我激励,也确立了"依道敦善"的人生准则,为其两年后彻底归隐埋下伏笔。

翻译注释

翻译

当夏盛开木槿花,泥土地里把根扎。

清晨绽开艳丽色,日暮凋零委泥沙。

人生一世如过客,终将枯槁黄泉下。

静思默念人生路,我心惆怅悲年华。

当夏木槿花开盛,于此扎根长又深。

清晨繁花初怒放,可怜日暮竟无存。

坚贞脆弱皆由己,祸福哪得怨别人。

圣贤之道当遵循,勤勉为善是本心。

叹我无德又无能,固执鄙陋天生成。

匆匆岁月已流逝,碌碌学业竟无增。

我本立志勤求索,谁料沉溺酣饮中。

每念及此心伤痛,惭愧年华付东风。

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

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

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

注释

(1)采采:繁盛的样子。

(2)兹:此,这里。

(3)耀:形容木槿花开时的艳丽,光彩夺目。

(4)华:同“花”。

(5)丧之:指木槿花枯萎凋零。

(6)人生若寄:人生在世,好像旅客寄宿一样。这是比喻人生的短暂。

(7)憔悴:枯槁黄瘦的的样子。

(8)静言:静静地。言:语助词。

(9)孔:甚,很。

(10)念:思念。

(11)中心:内心。

(12)怅而:即怅然。而:语尾助词。

(13)于兹:在此。

(14)托根:犹寄身。

(15)贞脆:坚贞和脆弱,指人的不同禀性。

(16)祸福无门: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思是说,祸与福的降临,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门径,而是人们行为的好坏所招致的必然结果。

(17)曷依:曷,同“何”。依,遵循。

(18)奚:何。

(19)敦:敦促,勤勉。

(20)嗟予:嗟,叹词。予,我。

(21)小子:作者自指。原意指地位低下、无德无能之人,这里是自谦之辞。

(22)禀:禀性,天性。

(23)固陋:固执鄙陋。

(24)徂年:过去的岁月。徂:往,逝。

(25)流:流逝。

(26)业不增旧:学业比过去没有增加。

(27)彼:指上章所说“道”与“善”。

(28)不舍:孜孜不倦,奋斗不息。

(29)安:习惯于。

(30)日富:指醉酒。

(31)怀:心怀,思量。

(32)怛:痛苦,悲伤。

(33)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34)先师:指孔子。

(35)遗训:留下的教导。

(36)之坠:动宾倒装,即“坠之”。坠:跌落,即抛弃。

(37)闻:闻达,有所成就而名声在外。

(38)斯:这。

(39)畏:害怕,恐惧。

(40)脂:油,这里用作动词,以油脂润滑车轴。

(41)名车:以车比喻功名,是说准备驾驭车去建立功名。

(42)策:鞭,这里用作动词,以鞭赶马。

(43)名骥:名马,与“名车”同义。骥:千里马。

(44)孰:谁。

全文拼音版

róng
cǎicǎiróngjiégēn
chén耀yàohuāsàngzhī
rénshēngruòqiáocuìyǒushí
jìngyánkǒngniànzhōngxīnchàngér
cǎicǎiróngtuōgēn
fánhuāzhāokǎicún
zhēncuìyóurénhuòmén
fēidàofēishàndūn
jiēxiǎobǐnglòu
niánliúzēngjiù
zhìshěān
zhī怀huáiyānnèijiù
xiānshīxùnzhīzhuì
shíwénwèi
zhīmíngchēmíng
qiānsuīyáoshúgǎnzhì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宋代〕吴文英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愁侵。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

离音。又听西风,金井树、动秋吟。向暮江目断,鸿飞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唐代〕王维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独漉篇

〔唐代〕李白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声声慢·秋声

〔宋代〕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浪淘沙·今日北池游

〔宋代〕欧阳修

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