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在悲痛欲绝的离歌声中,行者身影慢慢消失在穷荒僻域,画虽无声亦使人感触颇深,柔肠寸断。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想到行者出阳关西去蛮荒之地,只有北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注释
(1)断肠:形容悲痛到极点。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在悲痛欲绝的离歌声中,行者身影慢慢消失在穷荒僻域,画虽无声亦使人感触颇深,柔肠寸断。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想到行者出阳关西去蛮荒之地,只有北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1)断肠:形容悲痛到极点。
《题阳关图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第一首写离别之悲,充满了感人的艺术力量;第二首诗究离别之情、关情之物,写得入木三分。这两首诗不仅吟出了王维《阳关三叠》的诗情,而且突出画面,深化了李公麟《阳关图》的画意。全诗有情景、有理趣,兼之音调谐和,语言平易,可谓黄庭坚题画诗中的精品。
黄庭坚《书伯时〈阳关图〉草后》说:“元祐初作此诗,题伯时所作《阳关图》。”故《黄庭坚年谱》把这组诗编入元祐二年(1087)。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元二西出阳关赴安西都护府时,写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赠别诗。王维此诗一题《渭城曲》,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故又称为《阳关三叠》。李公麟取以为画,便题为《阳关图》。
黄庭坚又据图题诗,进行了再创作,画上题诗并不难,唯难在前有王维之绝唱。然而这并没有难倒黄庭坚,他笔意纵横,连赋了这二首诗。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栏杆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
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
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矇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己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经旬不饮酒,踰月未闻歌。
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
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