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四咏

〔明代〕元鹏

【其一】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其二】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

【其三】

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其四】

我爱山中冬,冰澌叠乱封。

地炉无品字,一榻冷千峰。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其一】

其一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我喜欢山里的春天,青色的山崖上,鸟儿一声鸣叫。

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住在像桃花源一样的地方,很少见到来寻访的人。

【其二】

其二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我喜欢山里的夏天,天空高远迷蒙,花瓣像雨一样落下。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

穿着木屐漫步吟诗,鞋齿都被磨钝了,四周田野里的树色多么艳丽。

【其三】

其三

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

我喜欢山里的秋天,黄云般的稻浪长得正稠密。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收稻的铃铛声接连响起,镰刀忙着割下稻穗。

【其四】

其四

我爱山中冬,冰澌叠乱封。

我喜欢山里的冬天,冰块碎裂后又层层冻结。

地炉无品字,一榻冷千峰。

地炉里没有摆成品字形的柴禾,一张床榻静对着千峰的清冷。

注释

(1)苍崖:因林木葱茂而显得苍翠的山崖。

(2)桃花源:简称桃源。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与世隔绝的乐土。其地人人丰衣足食,怡然自乐,不知世间有祸乱忧患。后因称这种理想境界为世外桃源。

(3)问津:问路。津为渡口。

(4)空冥:犹言空中。冥为暗昧深远意,用以形容天空。

(5)行吟屐齿肥:行吟屐齿肥:谓穿着大登山鞋,吟着诗。

(6)丽:光彩照耀,作动词。

(7)黄云稻正稠:谓秋季稻熟,黄澄澄地稠密地一大片,有如金黄的云彩。

(8)铎:铃。寺庙中以铃铎声召众出坡劳作。

(9)刈:割。

(10)冰澌:即冰。澌本指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11)品字:指木柴。木柴劈开后往往将之架叠起来以备使用,其架叠之形极似品字,故称,并以之代指木柴。

山中四咏拼音版

shānzhōngyǒng
àishānzhōngchūncāngniǎoshēng
táohuāyuánzhùhǎnjiànwènjīnrén
èr
àishānzhōngxiàkōngmínghuāxià
xíngyín齿chǐféishù
sān
àishānzhōngqiūhuángyúndàozhèngchóu
duóshēngliánzhènliántóu
àishānzhōngdōngbīngdiéluànfēng
pǐnlěngqiānfēng

作品简介

《山中四咏》是明末清初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元鹏创作的组诗,收录于《云居山新志》,以四季时序为框架描绘僧众禅隐生活。全组诗分春、夏、秋、冬四章,每首五言绝句以“我爱山中X”起兴,选取典型意象:春借苍崖鸟鸣、桃源寂境喻隐居之志;夏以空山花雨、行吟四野显悠然禅趣;秋绘稻浪如云、铎镰齐作展现农禅并重;冬述冰封峰壑、地炉独坐烘托清苦修行。全诗语言简练质朴,通过季节风物与寺院劳作的交织,融合田园诗风与禅宗意境,呈现云居山僧众的日常修行图景。

相关诗文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唐代〕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山中闻杜鹃

〔宋代〕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山中寡妇

〔唐代〕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山中

〔宋代〕释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山中

〔唐代〕司空图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麋大出寒林。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