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正月

〔唐代〕李贺

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

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泥生短丝。

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

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翻译注释

翻译

登上高楼,眺望春色,喜迎新春;柳枝染上了鸭黄色,白天已变长。

云雾迷蒙,似淡又浓,抚弄原野;小草在春风中萌动,细丝如发梢。

初春之晨,锦床美人,玉肌还冷;面对着朦胧的微光,睡眼惺忪。

京师大街,柳丝如带,不堪攀折;菖蒲抽出长长剑叶,很快能打结。

注释

(1)宫漏:宫中的漏壶。古代用铜壶贮水,分层漏滴,中有标尺,以计时刻,称为漏壶。

(2)迟:白日渐长。

(3)淡霭:轻烟薄雾。

(4)幽泥:正月风尚寒。

(5)脸:宋蜀本作,“睑”。

(6)朝暝:曙色昏朦。

(7)官街:京师大街。

(8)菖蒲:又名水剑草。李时珍∶“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吕氏春秋》∶“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则菖蒲、昌阳又取此义也”。

全文拼音版

nánshìshíèryuèyuè··zhēngyuè
shànglóuyíngchūnxīnchūnguīànhuángzhuóliǔgōnglòuchí
dànǎinòng姿hán绿yōushēngduǎn
jǐnchuángxiǎolěngliǎnwèikāiduìzhāomíng
guānjiēliǔdàikānzhézǎowǎnchāngshèngwǎnjié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河湟

〔唐代〕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传·淮岸

〔宋代〕柳永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河传·同伴

〔唐代〕温庭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河中石兽

〔清代〕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传·棹举

〔五代〕顾夐

棹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此意向谁说?倚兰桡,独无聊,魂消,小炉香欲焦。

河传·去去

〔唐代〕李珣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