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

〔唐代〕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作品简介

《早发》是晚唐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诗作,作品体裁为七言律诗 。描述诗人早行时的孤独与艰辛,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旅途的愁苦。

翻译注释

翻译

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

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响。

这段路程本就非常遥远,更何况是驱逐我这样的老头子客居边塞呢?

注释

(1)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

(2)事:服侍、侍奉。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

(3)离程:离别朋友之后的征程。

(4)鸡唱:犹言鸡鸣、鸡啼。此处有“鸡唱”,原因是因为下文的“近关”,不然在茫茫胡天是听不到鸡唱的。

(5)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

(6)白草:应为牧草,似莠yǒu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西北边疆生长的常见草类。

(7)关:应为云伽关。

(8)微有路:微,不显露,这里为什么“有路”?原因是这里与云伽关靠近,因常有人出入,但“微”又说明这地方 虽然近关,但也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诗人还得加紧赶路。

(9)浊河:一为黄河之兼称,一为水浑浊之河流,一为晋西北紫河。

(10)迢递:遥远的样子。

(11)羸:瘦弱。

(12)客:旅居他乡。

(13)塞城:边塞之城。当时诗人是去唐朝的单于大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也称单于牙帐,它的前身是云中都护府,是唐代中央政府设在版图内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位于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全文拼音版

zǎo
diǎndēngcánjiǔxǐngxiéjiànshìchéng
chóukànfēixuěwénchàngxiàngchángkōngbèiyànxíng
báicǎojìnguānwēiyǒuzhuóliándòngshēng
zhōngláiwǎngběntiáokuàngshìléisàichéng

作者介绍

罗邺(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与宗人罗隐、罗虬齐名,号“江东三罗”。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一生不得志,参加科考十余次均不中,后经韦庄推荐被朝廷补阙,做了一些小官。在光启末年至大顺间(888—891),罗邺以垂老之身,踉啮北行,往单于帐前任职。生活在万里沙漠中,举目无亲,举事无成,前途无望,郁郁而终。

罗邺的诗

相关推荐

早春怨·春夜

〔清代〕顾太清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早发

〔宋代〕宗泽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早晴至报恩山寺

〔宋代〕文同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早发定山

〔南北朝〕沈约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早发渔浦潭

〔唐代〕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早兴

〔唐代〕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宿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早蝉

〔唐代〕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