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桂阳孝廉》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惋惜友人年少开始数次参加察举考试,仍未中第。后两句对友人进行了鼓励,现在虽是回归乡里的普通人,但到来日,便会成为超群出世的非凡人物。全诗洋溢着年轻人的磊落不平之气和豪迈乐观情绪。
送桂阳孝廉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送桂阳孝廉》此诗写桂阳少年人长安落第而归,有高适自己的影子,从其遭遇及诗中乐观情绪来看,当为唐玄宗开元七年(719)高适初入长安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桂阳年轻的时候到了秦国,参加考试几次都没有中举。
现在虽是回归乡里的普通人,但到来日便会成为超群出世的非凡人物。
注释
(1)桂阳:人名。
(2)孝廉:本为汉代选官的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以后隋以前,孝、廉合为一科,州举秀才,郡举孝廉。唐代科举曾设孝廉科,但时置时罢,后成为明经科之别称。《全唐文纪事》卷十四玄宗《条制考试明经进士》:“且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
(3)秦:此处代指长安,因秦代都城在长安。
(4)甲科:按杜佑《通典·选举》,唐时科举按试题难易程度,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两科,甲科本指最难之科,此处泛指科举考试。
(5)白身:旧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无官职的士人或已仕而未通朝籍的官员。
(6)江海一归客:失意而归隐江海之人,此指桂阳少年。
(7)云霄:《唐人万首绝句》作“云山”,《全唐诗》作“云霄”,下注:“一作云山。”此处意为桂阳少年今虽落第,终将高中,故应为“云霄”。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送赞律师归嵩山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送储邕之武昌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送婆罗门
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