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桂阳孝廉

〔唐代〕高适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作品简介

《送桂阳孝廉》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惋惜友人年少开始数次参加察举考试,仍未中第。后两句对友人进行了鼓励,现在虽是回归乡里的普通人,但到来日,便会成为超群出世的非凡人物。全诗洋溢着年轻人的磊落不平之气和豪迈乐观情绪。

创作背景

《送桂阳孝廉》此诗写桂阳少年人长安落第而归,有高适自己的影子,从其遭遇及诗中乐观情绪来看,当为唐玄宗开元七年(719)高适初入长安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桂阳年轻的时候到了秦国,参加考试几次都没有中举。

现在虽是回归乡里的普通人,但到来日便会成为超群出世的非凡人物。

注释

(1)桂阳:人名。

(2)孝廉:本为汉代选官的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以后隋以前,孝、廉合为一科,州举秀才,郡举孝廉。唐代科举曾设孝廉科,但时置时罢,后成为明经科之别称。《全唐文纪事》卷十四玄宗《条制考试明经进士》:“且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

(3)秦:此处代指长安,因秦代都城在长安。

(4)甲科:按杜佑《通典·选举》,唐时科举按试题难易程度,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两科,甲科本指最难之科,此处泛指科举考试。

(5)白身:旧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无官职的士人或已仕而未通朝籍的官员。

(6)江海一归客:失意而归隐江海之人,此指桂阳少年。

(7)云霄:《唐人万首绝句》作“云山”,《全唐诗》作“云霄”,下注:“一作云山。”此处意为桂阳少年今虽落第,终将高中,故应为“云霄”。

全文拼音版

sòngguìyángxiàolián
guìyángniánshào西qínshùjīngjiǎyóubáishēn
jīnjiānghǎiguīyúnxiāowànrén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送储邕之武昌

〔唐代〕李白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宋代〕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唐代〕李白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