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代〕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作品简介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述柳州景色,来抒发心中的惆怅和不满的情绪。全诗情思哀婉,构思巧妙,诗意曲折,余意无穷。

创作背景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具体年份难以确定。 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年)三月, 柳宗元再次被贬,担任柳州刺史,同年六月到达。柳州处荒僻之地,气候远异于北方。由于柳宗元对异地的气候特别敏感,而反常的气候又特别容易触动逐客的愁绪,故而诗人在其中某一年的二月创作这首诗歌,来表达遭到贬谪的愤怒不满。

翻译注释

翻译

贬官异乡两种凄凄之情交织,仲春景象如秋令人意象迷惘。

山城一阵雨后百花纷纷凋零,榕树落叶满庭黄莺纵情啼唱。

注释

(1)宦情:为官的情怀。这里特指在边远之地柳州作刺史的无聊心情。

(2)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这里特指谪居异地有家难归的悲凉思绪。

(3)凄凄:形容悲伤难过。

(4)春半:春季二月。

(5)迷:凄迷。

(6)山城:这里指柳州。

(7)尽:凋零。

(8)榕叶满庭莺乱啼:借景讽刺当时把持朝政的守旧派人物。

全文拼音版

liǔzhōuèryuèróngluòjǐnǒu
huànqínggòngchūnbànqiūzhuǎn
shānchéngguòbǎihuājǐnróngmǎntíngyīngluàn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同列“唐宋八大家”。其文峭拔峻洁,寓言、山水游记尤佳,代表作《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揭露时弊,寄寓孤愤。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柳州,故又称“柳柳州”。诗亦清峻,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其哲学著作《天说》等体现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宗元的诗

相关推荐

柳梢青·数声鶗鴂

〔宋代〕蔡伸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

〔宋代〕柳永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唐代〕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柳梢青·芳草闲门

〔清代〕蒋春霖

芳草閒门,清明过了,酒带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唐代〕柳宗元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柳含烟·河桥柳

〔五代〕毛文锡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

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柳堤

〔明代〕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