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江行》是宋代诗人毛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仇”开篇,以“愁”结束,愤激之情,郁勃之气,昂扬之志,贯注全篇。诗中回顾了近百年祖国的屈辱和痛苦,强调宋室之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诗情超伏动荡,境界壮阔深沉。
甲午江行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甲午江行》此诗作于南宋甲午北伐战争之际。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1234年)春,宋将孟珙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主完颜守绪自缢,金亡。这一年夏天,理宗下诏出师收复三京。理宗此举迎合了人们雪耻之望,举国上下无比振奋。诗人感于时局,作此诗欢欣鼓舞之。
翻译注释
翻译
百条大河和浩瀚的长江日夜奔流,却不能洗雪人们铭心刻骨的怨仇。
残破的营垒因蒙古已灭掉金国而不再存留,当朝的王公大臣终于没有消灭金国而白白辜负了百年来的亡国之忧。
而今边塞寒冷,战马都披上了铁甲;波浪滔天,战船也大半建起了船楼。
然而,此番北伐,即使完全收复关中、洛阳板地,也不知道能不能消除长期郁积的对入侵者的大恨深仇?
注释
(1)残垒:残余的堡垒。
(2)他国:指金。南宋统治者为了向金求和,曾经废除前线的军事设施,表示决不收复失地。
(3)诸公:指当时的执政大臣。
(4)百年:北宋皇朝于1127年倾覆,到这时已经过了一百年。
(5)装铁:披上铁甲。
(6)征船:战船。
(7)关:关中,泛指今陕西一带。
(8)洛:洛阳,泛指今河南一带。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毛珝的诗
相关推荐
商山四皓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上留田行
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
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
蝶恋花·秋思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暮春浐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秦风·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駠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望夫石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沉醉东风·归田
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铲削去时官样,演习会牧歌樵唱。老瓦盆边醉几场,不撞入天罗地网。
达时务呼为俊杰,弃功名岂是痴呆?脚不登王粲楼,手莫弹冯讙铗,赋归来竹篱茅舍。古今陶潜是一绝,为五斗腰肢倦折。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珠树玲珑隔翠微,病来方外事多违。
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示儿子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风入松·春晚
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画楼整日无人到,与谁同捻花枝。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
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叹楼前、流水难西。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