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僧吹芦管

〔唐代〕薛涛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芦管的声音像早间晓蝉的悲鸣声,又像晚间夜莺的愁鸣声一样。这些频繁反复的且似急切的像虫鸣鸟叫的芦声,都是由操弄芦管的十个指头演奏而成的。

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僧人在阅读完佛经之后姑且吹奏一曲。芦声伴随着禅院的金磬声传播出来,让人流连在明净爽朗的秋天景色之中。

注释

(1)芦管:即芦笳,古代一种管乐器。

(2)呜咽:悲鸣声。

(3)愁:愁吟,哀吟也。

(4)言语殷勤:此处言语乃承接前句晓蝉呜咽、暮莺愁吟,是借喻虫鸣鸟叫。

(5)梵书:佛经原文用梵文写成,指代佛经。

(6)聊:姑且。

(7)一弄:奏曲一次。

(8)磬:寺院中诵经时用的钵形打击乐器。

(9)泥:使人流连,迷恋。

听僧吹芦管拼音版

tīngsēngchuīguǎn
xiǎochányànyīngchóuyányīnqínshízhǐtóu
yuèfànshūliáonòngsànsuíjīnqìngqīngqiū

作品简介

《听僧吹芦管》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僧人吹奏芦管的情景,营造出了一种清宁悠远的禅境。诗的前两句是从听、视觉上的局部特写。后两句则以自身行为的加入,向更大的自然空间过渡,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其行为,证明薛涛已经深入到佛教生活中去。整首诗的艺术特点是写实,从听视觉到行为再到心灵。

创作背景

据辛岛骁考证,他从《全唐诗》卷五一一中发现张祜也有一首《听简上人吹芦管》诗,并考证了张祜在蜀中滞留时间,其人也与薛涛有诗唱和。由此推论出两人诗中的同一蜀僧就是简上人,而《听僧吹芦管》这首诗也很可能是在一次聚会中,二人的唱和之作。

作者介绍

薛涛(约768—832),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 。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人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列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传下的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薛涛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听邻妓诗

〔南北朝〕丘巨源

披袵乏游术,凭轼寡文才。

蓬门长自寂,虚席视生埃。

贵里临倡馆,东邻歌吹台。

云间娇响彻,风末艳声来。

飞华瑶翠幄,扬芬金碧杯。

久绝中州美,从念尸乡灰。

遗情悲近世,中山安在哉?

听筝

〔唐代〕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听雨

〔宋代〕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尤好,恐妨云往来。

听夜泉

〔唐代〕张籍

细泉深处落,夜久渐闻声。

独起出门听,欲寻当涧行。

还疑隔林远,复畏有风生。

月下长来此,无人亦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