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以多重感官构建羁旅愁思。前两句"月落乌啼"的视觉听觉交织,"江枫渔火"的冷暖色调碰撞,铺陈出萧瑟秋夜;后两句"寒山寺"的地标引入与"钟声到船"的时空穿透,在实景中注入禅意。全诗以"落-啼-满-对-到"为动态线索,将客愁物化为可听可感的艺术境界,堪称唐代羁旅诗的巅峰之作。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枫桥夜泊》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张继避乱江南泊舟枫桥时。诗中"夜半钟声"真实反映唐代寺庙"无常钟"制度(日本至今保留),其"愁眠"意象衍生出苏州"愁眠山"地名传说,今寒山寺重建钟楼并每年除夕举行"诗钟祈福"仪式,该诗在日本被收入汉文教材广为传诵。
翻译注释
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1)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2)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4)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5)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6)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7)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8)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